民眾模擬國民法官開庭 籲檢辯放慢語速
國民法官制度將於2023年施行,司法院9日公布國民法官模擬法庭體驗式問卷調查結果。刑事廳廳長彭幸鳴表示,參審的民眾對法官、檢察官、律師多持正面評價,但建議法官應多吸取社會經驗、多跟國民法官交流互動,檢察官及律師的語速應放慢,以便國民法官掌握資訊。
彭幸鳴指出,國民法官模擬法庭第一輪次(2020年9月1日至2022年1月14日)由全國22所法院共辦理55場,共通知約1萬人參與國民法官選任,有1,181人進入選任程序,其中471人獲選出任國民法官,司法院針對參與選任程序的1,181人進行問卷調查,參與民眾對法官、檢察官、辯護人或律師的看法多持正面評價,且參與程序越深入,整體評價越高。
調查結果顯示,民眾有無參與審判,與司法審判的信賴及對於國民法官制度的認同呈現正相關,其中,對司法審判「非常信賴」的民眾,從參審前的17.71%提升至參審後的51.97%;且在全程參與後,表達「強烈參與意願」者提高至71%以上,顯示民眾在實質參與後對於國民法官制度有高度支持。
至於「參與期間需要獲得的協助」,彭幸鳴表示,有高達70.39%的民眾希望參與審判前,能夠從法官處獲得有關法律原則、法律解釋的說明,可見多數民眾最關切的是自身能否勝任審判職務,並做出妥適、公正的判決;而在「判斷被告有罪或無罪、量處刑度評議程序」部分,多數民眾認為,能與法官討論會對評議有幫助,且無礙於表達自身意見。
此外,多數民眾給予法官的建議,包含可在相關案件法律字義上給予更多說明舉例,若擔心影響國民法官可於投票後再解說;應有更多討論及閱覽資料的時間;在進入法庭前,希望能先提示哪些部分為首要重點;多吸收一些社會經驗、多跟國民法官交流互動。
民眾也建議檢察官、律師,發言時應放慢速度,以利國民法官掌握資訊及了解;發問及說明法律條文時可更加白話、淺顯易懂;檢察官表達方式可以溫柔一些;律師使用專業用語時應向國民法官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