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升息變數 學者:下半年出口將收斂

財政部公布臺灣3月出口規模高達435億美元,交出亮眼成績單,出口年增率為21.3%。(中央社)
財政部公布臺灣3月出口規模高達435億美元,交出亮眼成績單,出口年增率為21.3%。(中央社)

【記者侯駿霖/臺北報導】

財政部公布臺灣3月出口規模高達435億美元(約新臺幣1兆2,589億元),交出亮眼成績單,出口年增率為21.3%,增幅貢獻有六成來自電子零組件,預期4月出口將在394~408億美元,可望再創歷年同月最高紀錄。學者認為,中國疫情再起,緊急將訂單轉往臺灣生產也推升3月出口規模,但隨著俄烏戰事、全球升息循環啟動,預估下半年出口將有所收斂。

財政部統計處8日公布3月出口高達435億美元,創下歷年單月新高,呈現連續21個月正成長。財政部官員表示,電子零組件對出口增幅貢獻度高達六成,出口規模為182.4億美元、年增35.6%,顯見目前外銷景氣十分暢旺。

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吳大任接受《大紀元時報》採訪表示,由於中國疫情再起,重要生產基地包括深圳、上海、華中地區都面臨封城的管制措施,許多緊急訂單就會轉往臺灣生產,加上臺灣半導體、電子零組件在全球市占率一直都有良好表現,以及供應鏈斷鏈問題沒有完全復原,使價格維持高檔等因素,都對出口有一定助益,因此推估今年上半年出口都有不錯表現。

不過,吳大任認為,出口在今年下半年會有疑慮,主要是目前全球通膨情況嚴重,美國聯準會(Fed)預期5月進一步升息,全球各國央行為了維持匯率穩定,包括臺灣都可能被迫跟進升息,使資金成本提高,也會造成消費的排擠作用。

他舉例,臺灣很多家庭都有房貸,央行升息後,將導致房地產支出增加,如果所得沒有提高,勢必會排擠民眾其他消費,導致生產消費品的廠商營收、獲利減少,這是現今的普遍現象,全球消費力道下滑的結果,就會造成貿易量下降,影響臺灣出口。

有關俄烏戰爭延燒的議題,吳大任說,臺灣對於俄羅斯、烏克蘭沒有過多的直接貿易,因此影響為間接性。他說,俄烏戰爭若呈現膠著,全球通膨恐居高不下,央行為應付通膨可能會持續祭出升息政策,影響臺灣出口與經濟表現。

民生物資漲幅飆破6% 民眾有感

主計總處公布3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為3.27%,增幅不但首次突破3%,更創下9年半以來最大漲幅,顯見國內物價上漲壓力持續升溫。

儘管CPI年增率持續刷新紀錄,但多數民眾認為物價漲幅應該不只如此,主要因為CPI是由食物、衣著、教養娛樂、居住、醫療保健、交通及通訊等綜合而成,但民眾較常購買項目的價格波動,漲幅突破6%,才是讓民眾有感的主因。

主計總處指出,若按購買頻度別觀察,由於油料費、外食費、蔬菜等漲幅較高,故每月至少購買一次者,漲幅高達6.86%,這是2008年9月以來、13年半的最大漲幅。

對此,吳大任指出,今年3月通膨率創新高,也與基期因素相關,因為去年4月CPI年增率才開始破2%,因此今年4月CPI年增率可能趨緩;如果後續通膨一直突破3%,恐怕不容樂觀,對民眾的感受來說,也會認為物價上揚情況嚴重。

根據農委會數據顯示,臺灣2020年糧食自給率,以價格計算為63.4%,但若以熱量計算為31.75%。吳大任表示,若用熱量角度來看,臺灣大部分糧食依賴進口,而俄烏戰爭除了影響原油價格外,也嚴重影響糧食價格。

吳大任進一步分析,俄羅斯、烏克蘭都是世界糧倉,烏克蘭現在成為戰區,預期今年糧食將停止出口,俄羅斯受到制裁後,今年糧食出口恐怕也不太順利,全球糧食可能面臨短缺問題;一旦國際糧價不斷上漲,對臺灣進口物價將產生很大壓力,例如外食、雞蛋、蔬菜等價格,都會受到影響。

吳大任表示,這一兩年通膨主要受到供應鏈斷鏈、貨運價格上揚影響,對於供給面影響很大,原先預期今年第二季開始將逐漸恢復常態,但俄烏戰爭、中國疫情等因素的持續影響下,應密切注意後續通膨走勢。◇

延伸閱讀
傳北京憂俄行動失敗
2022年04月07日 | 2年前
制裁俄國 分析:西方已到極限
2022年04月07日 | 2年前
白宮:俄轉移兵力至烏東
2022年04月05日 | 2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