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拚2050淨零排放 經部水利署提三大對策響應

石門、德基、日月潭及曾文水庫將採調頻發電。(中央社)
石門、德基、日月潭及曾文水庫將採調頻發電。(中央社)

【記者張原彰/臺北 報導】

國內力拚2050年淨零排放,國發會已在3月30日公布「2050淨零碳排路徑圖」,經濟部水利署也在5日發布接軌「淨零」三大策略。另外,國發會預計年底公布2030年的減碳目標;對此,中研院學者認為,中央部會針對減碳的態度較保守,特別是在課徵碳稅方面並不積極。

為達2050年淨零排放,國發會在日前發布的路徑圖提出了多項目標,包括再生能源占比大幅提升突破六成;2025年不再興建新燃煤電廠;2030年風力、光電累積裝置容量達40GW;2035年智慧電表布建率達100%。

因應「淨零」目標,水利署在5日發布對策:首先,將推動土地植樹固碳,針對轄管土地加大植樹力道,並於滯洪池或環境營造工程的周邊栽植。

水利署說,今年初已挑選「東埔蚋溪木屐寮滯洪生態園區」及「石門水庫周邊園區」,申請「造林與植林」碳匯專案抵換註冊與認證作業。

第二項對策是落實水利工程減碳;水利署說,以2019年至2021年工程總碳排量為基準,訂定逐年具體減碳目標,再搭配植樹造林增加固碳效果,以實現2050年「碳中和」。

第三項對策則是水庫滿載調節發電;水利署說,目前全臺主要水庫蓄水率約五成至滿庫,民生及產業均可正常供水,將落實日日監看水情,並視降雨狀況滾動檢討節水調度措施。

另外,為補充落日後太陽能發電不足,石門、德基、日月潭及曾文水庫將採調頻發電;以石門水庫為例,1至5月單機3小時發電,5月起雙機5小時滿載發電,放水每日約100萬噸,發電放水蓄積於後池調配,供公共用水及農業灌溉使用。

此外,水利署說,會持續與台水公司協力發展水域型太陽能光電系統,推動水庫與滯洪池並聯開發;並與台電公司及民間業者合作推動小水力發電系統,增加並聯容量。

關於中央的「淨零」政策,行政院能源及減碳辦公室副執行長林子倫,5日出席台灣科技媒體中心舉行的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IPCC),於報告解析記者會時指出,國發會2050減碳路徑與國際報告相呼應。

林子倫認為,國發會的臺灣2050淨零路徑,在能源、生活、社會轉型、科技布局、需求面管理等,呼應了IPCC4日晚間發布的第三工作組報告(WG3);針對國發會2030年的中期減碳目標仍維持減量20%,林子倫則認為「應會調整」。

中央研究員經濟研究所兼任研究員蕭代基則提到,國發會的路徑圖相當積極,但這次並未公布碳稅方案,顯示各部會對減量目標可能相對保守,他認為需要更積極的推動。◇

延伸閱讀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