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疫情大面積爆發 地方財政難扛動態清零

圖為中國民眾等候核酸檢測。(Hector RETAMAL / AFP)
圖為中國民眾等候核酸檢測。(Hector RETAMAL / AFP)

【記者李思齊/報導】

中共官方3月19日表示,中國多個省分「同時段多地點」發生疫情。3月18日,中共國家疾病防控局明確稱,「動態清零」政策符合中國國情,但專業人士分析,動態清零讓艱難的地方財政更緊張。

中國累積疫苗接種截至3月19日已達32.23億劑次,截至3月18日,60歲以上人群完全接種率為80.27%,但高接種率未能緩解中國本土疫情快速傳播。中共在3月19日下午宣布,中國本土疫情還處於發展階段,要盡快實現「動態清零」;而香港近日新確診的人數每日高達2萬~3萬人。

動態清零有兩層涵義

3月20日,中共央視新聞報導了中國疫情應對處置工作領導小組專家組組長梁萬年對動態清零的最新解讀。梁萬年稱,動態清零有兩層含義,其一為無病人的理想狀態,其二為一旦有了疫情要「快速識別」,把它「扼殺在萌芽」。

梁萬年說,抗原檢測和核酸檢測要兩者並用,以便盡早發現疫情。他說,病毒在「和我們賽跑」,並把西方「與病毒共存」的理念描述為「躺平」,即不作為。然而無論哪種檢測,都避不開檢測經費來源問題。

基於中國目前持48小時核酸檢測才能通行的要求,通常大規模全民核酸檢測少則3輪檢測,多則6輪或更多。以鄭州為例,今年1月3日至11日期間,鄭州完成4輪全員(1,200餘萬人)核酸檢測,以及6輪重點人群核酸檢測。每人的檢測成本估計為24元(人民幣,下同)至48元(約新臺幣109至218元),合計下來費用可觀。

中央和地方財政矛盾日益尖銳

3月21日,天鈞政經研究員宋維駿(Albert Song)對《大紀元時報》表示,中國地方財政壓力非常大,中共的清零政策加劇了中央和地方的財政矛盾,且矛盾「越來越激化,越來越明顯」。宋維駿在中國金融業有27年從業經驗,專注中國政治和經濟領域研究。

他說:「我收到一些資訊,一些地方政府希望把疫情搞大,逼中央推出寬鬆的防疫政策,別『清零』,所以出來一個新詞叫『動態清零』。」

今年中國地方財政早已捉襟見肘,可從發放新增貸款規模,以及地方對中央財政的依賴程度看出。中共一般在兩會以後確定每年新增債務規模,然後從中央到省市、再到縣區逐步下發,真正發債券得等到5、6月。但因為這幾年財政緊張,去年12月中就確定新增債務1.7兆人民幣(約新臺幣7.6兆元),目前已發出70%。

由於貪腐或巧立名目,中國地方財政支出一直入不敷出,每年僅8個省市財政情況稍好;因此中央會拿走超過自身所需的稅收,然後地方會拿到中央返還的資金,就是「轉移支付」。

中央用轉移支付 控制地方政府

宋維駿解釋,這是中央透過「轉移支付」來控制地方政府。中央這些年集權的特點是「財權上收,事權下放」,中央抓財政權,控制比率達70%,但下放了辦事權。對於地方政府來說,事情辦得多了,但拿到的錢卻少了,不得不依賴中央的「轉移支付」,這已是中央和地方財政近期的矛盾焦點。

中國地方財政的壓力還可從稅收和土地出讓金這兩方面來判斷。中共的財政部門有四本帳,最主要的兩本是一般公共預算(稅收來源)和政府性基金預算(賣地收入來源,即土地出讓金、土地財政)。中央約用了6年時間把房市壓住,地方非常不滿,因為賣地收入下滑,地方財政緊張。

清零政策使中共地方政府財政壓力很大,去年已有地方財政處於實質破產狀態,連工資都發不出來,更別說社保基金的缺口、農村支出都需要財政來源。

宋維駿表示,現在中國經濟下滑,稅收上不來,房地產市場又不活躍,土地財政上不來,中央和地方的財政壓力都比較大。目前,中央和地方財政的矛盾越來越激化,越來越明顯。

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於2021年8月18日發布的〈財政藍皮書:中國財政政策報告(2021)〉披露:2025年,財政缺口約10.65兆元(約新臺幣52兆元)。

上海大到不敢封城

雖然中共衛生健康委員會副主任、國家疾病防控局局長王賀勝3月18日表示,「動態清零效果是好的」,儘管會對部分地區的生產生活帶來一些影響,但這些影響是短期的、範圍有限。但上海疫情防控專家組成員、復旦大學醫學院副院長吳凡同日表示,上海的「打法變了」。

吳凡說,上海今天不封城、不停擺,從某種意義上說是被「逼」出來的。因為「上海不只是上海人的上海,也是中國人的上海,對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性無可替代,甚至會影響國際經濟的大局。」

上海是一個有近3千萬人口的超大城市。吳凡說,如果上海的貨櫃碼頭停擺,會有很多國際貨物貿易受牽連;如果封城,停擺一週、十天,對減緩疫情有利,但從經濟民生角度看,很多中小企業、打工者都得停工,各種損失太大,是難以承受的。

對於上海的疫情有多嚴重,吳凡說,「以前的病例數字只是冰山一角」,現在得把「冰山底部兜住」,才知道具體情況。她明確表示,上海的感染人數短期內還會繼續增加;同時也感慨,上海的防疫人員已經「太疲憊了」。

吳凡認為,目前上海正在努力探索一條防疫新道路——城市運作不停擺,通過分級分類實現社會面的「動態清零」。◇

延伸閱讀
廣州展覽突封館 萬人逃跑
2022年03月13日 | 2年前
上海疫情遭掩蓋 封控近200小區
2022年03月11日 | 2年前
疫情升溫 武漢全員檢測
2022年03月10日 | 2年前
河北政府被爆料 汙走旅館隔離費
2022年03月09日 | 2年前
疫情升溫 中共動態清零失效
2022年03月08日 | 2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