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活化黨史文物 國民黨推蔣中正指揮刀NFT
為活化黨史文物,國民黨14日召開記者會,將「蔣中正總裁指揮刀」打造成第一件國民黨NFT(非同質化代幣)黨史文物,製作成加密藝術品進行線上展覽、收藏,甚至未來可推出限量收藏品作為交易、拍賣用途,讓更多人感受黨史、國史文物的風采與歷史精神。
中國國民黨文傳會副主委暨黨史館主任林家興、立法委員吳怡玎、中華民國區塊鏈大學聯盟理事彭少甫、副理事長杜若宇等人14日召開「百年傳統全新感受 黨史活化NFT大公開」記者會,首度曝光蔣中正曾佩戴過一段時間的指揮刀。
國民黨表示,當年由美國舊金山愛國華僑在1949年致贈蔣中正的指揮刀,上面刻有「戡亂建國」四個大字,據信曾由蔣中正於來臺初期佩戴過一段時間,後來珍藏於國民黨文傳會黨史館。該指揮刀除了握把頂端有銅質梅花浮雕象徵「國家至上」外,鞘尖側邊有形似鯉魚龍鱗獸浮雕,也昭示逆流前進、奮發向上的精神。
日前黨史館將蔣中正指揮刀製成NFT,製作成加密藝術品進行線上展覽、收藏,以3D虛擬化方式帶到美國全球電子消費大展(CES),獲得很大迴響,連結華僑社群並向世界展示這段歷史,意義非凡。未來甚至可推出限量收藏品的交易、拍賣,讓更多人感受黨史、國史文物風采與歷史精神。
林家興表示,國民黨要連結年輕代與社會力,不只用文字宣示,更用行動實踐。去年10月全代會通過的〈政策綱領〉的文化篇,國民黨提到「打造數位藝術新時代」,推動數位藝術作品資訊平臺,發展加密藝術(CryptoArt)市場。黨史館除了收藏上百萬件連結中國近代史、東亞史與世界史的檔案史料外,更收藏數千件珍貴文物及歷史名人的手稿、物件。除了數位化保存,也積極思考活化百年黨史,期待用尖端科技在世界舞台讓更多人感受國民黨的「老傳統,新風貌」。
彭少甫認為,NFT與文物或藝術品結合有三項意義。首先是數位典藏的意義;其次是現代策展的意義,國民黨有很多具有歷史意義文物,數位化後可提高近用性,強化國民黨民國史觀及抗戰話語權;最後是大眾參與意義,呈現現代人自我描繪價值。
副理事長杜若宇指出,目前臺灣區塊鏈的技術很強,領先全世界,但應用上的普及還不夠,不過,慢慢的很多領域也開始用區塊鏈技術來處理,例如:證書或醫療履歷等,遊戲也大幅採用。他認為,NFT是個數位證,未來會有更多創新突破。
吳怡玎表示,非同質化代幣(NFT,Non-Fungible Token)是很新穎的數位產品,政府要監管有一定難度。她認為,臺灣的新創團體做任何平臺、產品或服務方式時,希望監管單位在還無法管的時候,先不要成為新創產業的絆腳石。立法院的角色就是扮演媒介,作為新創業者與主管機關的溝通管道,希望政府不要先框住新創的發展,除非有違公眾利益,否則不要絆住新的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