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保險業去年百萬人離職

有分析認為,2021年以來壽險業持續萎靡不振,其中一原因是監管部門對行業提出更嚴格的要求。圖為北京金融街上的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大紀元資料室)
有分析認為,2021年以來壽險業持續萎靡不振,其中一原因是監管部門對行業提出更嚴格的要求。圖為北京金融街上的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大紀元資料室)

【記者劉毅/綜合報導】

中國保險業2021年表現不佳,保險板塊指數下跌了39%,超過百萬名銷售人員離開了該行業。

據《證券時報》2021年12月31日報導, 2021年中國的保險業生存艱難,上市險企股價跌跌不休,截至2021年12月31日收盤,保險板塊指數(申萬二級行業分類)全年跌幅高達39%,位居各行業跌幅榜第二位,僅次於教育板塊。

報導認為,股價的下跌源於投資者對險企負債端和投資端的悲觀情緒。從負債端來看,去年前11個月,行業人身險原保險保費收入為3兆1,069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下降0.55%;同期,行業財產險原保險保費收入為1兆575億元,同比下降3.3%。其中,車險保費6,951億元,同比下降7.07%。在投資端,2021年以來,中國利率持續在低位徘徊。

對於中國保險業在2021年全面走軟,《證券日報》11月12日引述新華保險副總裁李源的分析說,2021年以來壽險業持續萎靡不振,大致有三方面原因:一是疫情不斷反覆對個險行業衝擊較大;二是監管部門對行業的「強監管、嚴監管」提出更加嚴格的要求;三是個險行業的傳統個人行銷策略難以適應市場的變化。

太平洋人壽前董事長徐敬惠認為,隨著近兩年銷售人員規模和新單保費持續下滑,銀保業務雖有增長但成本高企很難盈利,而且公司難以做好客戶服務和持續的客戶經營。

另外,中共監管當局去年10月底發布〈關於進一步規範保險機構互聯網人身保險業務有關事項的通知〉(新規),導致大批險企失去繼續銷售部分網路產品的資質。

新規落地後,保費占比較高的分紅險、萬能險和投連險等將全部停售,廣受市場關注並被部分險企大力推銷的一些「網紅爆款」產品也將下架。

保險業走軟,從業人員也相繼離職。截至2021年第二季度末,上市險企銷售人員合計較2020年年底減少82萬人,截至9月底,中國平安、中國人壽的銷售人員分別為70.6萬、98萬,較二季度末分別下降19.5%、14.8%。銷售人員的快速流失壓制險企高價值業務增速,去年,多家壽險公司長期期交業務及新業務價值出現負成長,個別險企新業務價值同比下滑逾30%。

對此,普華永道中國金融行業管理諮詢合夥人周瑾認為:「這說明,傳統的壽險營銷模式到了必須深入改革的階段。隨著人口紅利的逐漸消退,以及消費者對保險的認知越來越專業,傳統代理人模式的瓶頸愈發明顯。」◇

延伸閱讀
西安人鏈傳菜 網諷:回到古代
2022年01月02日 | 3年前
2021年中國十大災難事件
2021年12月31日 | 3年前
補教業遭打壓 家長難退費
2021年12月29日 | 3年前
2021年中國十大醜建築
2021年12月28日 | 3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