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零+限電 中國經濟顯著降溫

過去支撐中國經濟的三駕馬車,包括消費、投資、出口,現在僅剩下出口還未熄火。(STR/AFP via Getty Images)
過去支撐中國經濟的三駕馬車,包括消費、投資、出口,現在僅剩下出口還未熄火。(STR/AFP via Getty Images)

【記者侯駿霖/臺北報導】

近期中國經濟擴張速度逐漸放緩,各家國際預測機構紛紛下修對中國2021年經濟成長預測。台經院院長張健一15日表示,中國經濟放緩很大一部份原因,跟疫情零容忍的政策有關,比多數國家更頻繁地實施封鎖,加上限電因素影響,導致國際企業逐步將產業線移往東南亞,過去支撐中國經濟的三駕馬車,包括消費、投資、出口,現在僅剩下出口還未熄火,中國經濟降溫情況非常顯著。

張健一指出,新變種病毒Omicron傳染力比之前的Delta病毒株更高,現有疫苗效果並未明朗,許多國家也升級防控措施,但疫情再起,可能導致中國實施一些零容忍政策,來防止疫情擴散。

中國今年第三季經濟成長率僅4.9%,與前兩季的18.3%、7.9%相比,經濟成長率「破6」,呈現急遽衰退的趨勢。張健一表示,今年疫情引發中國多個城市封鎖及旅行限制,不僅減少製造業產出,也嚴重影響服務業的就業機會;市場也對於中國第四季及2022年的經濟成長前景表示擔憂。

張健一認為,除了疫情以外,中國限電限產的產業政策、對房地產行業的嚴格監管,以及網路平臺黑名單等措施,都接連打擊經濟表現。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東南亞國家疫情逐漸獲得控制,國際企業都在考量將生產移出中國,在內外需熄火的狀態下,中國經濟降溫的情形也尤為明顯。

彭博社總結2022年全球經濟面臨的八大風險,地緣政治也位列其中。張健一表示,就經濟層面來看,臺海衝突、戰爭是大家最害怕發生的事,但戰爭會使中國經濟更加紛亂,對於中國領導人習近平連任的適當性,可能會有影響,個人認為發生的可能性低。

張健一說,中國所得分配不均的問題,以全球來說很嚴重,習才會喊出「共同富裕」政策,「強迫本來擁有資源較多的(民企)必須拿(資金)出來」,加上房地產業的債務問題持續延燒,習必須先穩定中國的經濟成長。

在美中脫鉤的趨勢下,他說,臺灣大部分的中小企業資源不如大型企業多,要進入國際市場有一定的門檻,產業創新轉型基金也著眼於鼓勵企業併購、組成國家隊,希望帶動企業的整合與合作;多家公司例如Tesco、亞馬遜、Forever 21、Uber,近年也關閉或出售在中業務,廠商應多留意自身的產業動向。

此外,為因應全球化趨緩及地緣政治的變化,張健一認為,臺灣必須要「打群架」,臺灣很多隱形冠軍可能已經在全球主要市場排名前10%,如果可以強化競爭力,就需要有策略突破現況,臺灣除了半導體外,如果可以成立產業控股公司,有機會發揮更大效益。

延伸閱讀
中共找碴 星巴克關無錫2門市
2021年12月14日 | 3年前
食品登陸有新規 貿易商苦不堪言
2021年12月14日 | 3年前
中共病毒疫情快遞
2021年12月14日 | 3年前
國內露營地 立委:8成有安全疑慮
2021年12月13日 | 3年前
中共病毒疫情快遞
2021年12月13日 | 3年前
中國賀歲片 好萊塢缺席
2021年12月13日 | 3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