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不住人的惡性循環 美陷卡車司機荒
全球供應鏈問題仍未緩解,尤以美國供應鏈問題最為顯著。外媒指出,美國卡車司機的短缺,的確是造成供應鏈瓶頸的原因之一,但實際上,最嚴重的問題是數十年來未改善的「低效率運作模式」,包括司機工時過長、等待時間不支薪等問題,形成了留不住司機的惡性循環。
《華爾街日報》11月3日報導,美國供應鏈問題持續緊繃,該國有超過70%的貨物是透過卡車運送。美國卡車運輸協會(ATA)表示,疫情爆發前,缺工人數約6萬1,500人,目前缺工人數已來到逾8萬人,補足才能使貨運流暢運行;新的貨車、拖車和其他設備供貨不足,也讓貨運瓶頸更嚴重。
報導指出,美國貨運產業勞工老化嚴重,近1/3的司機已超過55歲,女性只占7%;美國勞工部數據顯示,去年卡車與拖車司機的年薪中位數為4萬7,130美元(約新臺幣130萬元),自2016年以來,每年成長約3%至4%。
不過部分業者表示,最嚴重的問題不是卡車司機荒,而是數十年來的低效率運作模式。貨車司機工時長、等待上貨與卸貨時間不支薪、薪資與付出勞力不成正比,加上欠佳的工作環境,形成留不住司機的惡性循環。
等卸貨不支薪 司機工時沒價值
53歲的華格納(Chris Wagner)是貨運公司Quality Transport Co.的貨車司機,有一天下午,他把車停在俄亥俄州的穀物加工廠,準備將貨物運往芝加哥郊區,不過,由於他被前一趟送貨過程耽誤到時間,無法占到原先安排好的取貨位置,只好苦等到晚上10時45分,工廠才準備好要裝貨。
然而,此時已超過法定的14小時工時,華格納不能開往碼頭,只好把貨車停在工廠停車場,在車上睡了一晚,結果隔天早上還是空手而返,沒辦法重新安排取貨時間。
美國卡車運輸協會主席史賓賽(Todd Spencer)表示,「這讓司機的工時顯得沒有價值。」而且過去上貨和卸貨僅需等待幾個小時,但現在一等有可能12個小時過去。
報導指出,許多司機的薪水以行駛里程數計算,等待裝卸貨物的前2小時不能算錢。由卡車司機組成的協會OOIDA去年調查顯示,倘若等待時間超過2小時,司機也不會向貨運商或仲介商尋求額外補償,因為很少拿到錢。就算業者真的付費,費用也低於實際上路的報酬。
總部位於達拉斯(Dallas)、擁有75輛卡車的運輸業者Surge Transportation Group執行長費克洛斯(Daniel Faircloth)為解決問題,直接將司機週薪改為1,650元,並且向客戶漲價;他說:「低落的效率讓司機身受其害。」
運量暴增 司機疲憊不堪
許多車隊表示,隨著美國經濟從疫情大流行中復甦,他們無法僱用足夠的司機來滿足不斷成長的需求。今年截至9月洛杉磯港和長灘港的進口貨量,較去年同期增加25%。州際貨運價格水漲船高,許多司機改跑250哩以上的長程貨運。其他司機則改跑不需過夜的短程,或直接轉行,從事工時固定的工作。
報導提到,許多長途司機表示,雖然他們享受馳騁在開闊的道路的感覺,但經常因為工資低、受到雇主及客戶不好的待遇而辭職,來自懷俄明州的長途貨運司機53歲的佛斯特(Tyler Foster)感到心有戚戚焉。
佛斯特說,一些大型卡車運輸公司把職員當成消耗品一樣,給的薪水很少,而這些司機通常3到6個月就離職了,加上近期許多企業基於防疫措施,拉長司機的等待時間,卻沒給予良好的對待。佛斯特和其他卡車司機說:「基本上他們對待我們,就像罪犯一樣。不要我們上廁所,也不要我們下車。」他接著說,或是有託運者無法顧及司機的生理需求,在戶外零下3度的情況下,只讓他們使用院子裡的廁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