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時受體罰 影響人際關係信任度

兒童體罰暴力事件頻傳,兒福聯盟8日舉行「橘絲帶——愛孩子零暴力行動」記者會,兒盟執行長白麗芳(中)、演員林可彤(右)、 小兒科醫生巫漢盟(左)等出席分享。(中央社)
兒童體罰暴力事件頻傳,兒福聯盟8日舉行「橘絲帶——愛孩子零暴力行動」記者會,兒盟執行長白麗芳(中)、演員林可彤(右)、 小兒科醫生巫漢盟(左)等出席分享。(中央社)

【記者林紫馨/臺北報導】

兒童福利聯盟文教基金會8日舉辦「2021橘絲帶-愛孩子零暴力行動」記者會,並公布「臺灣民眾兒時被主要照顧者體罰經驗及其關係性影響」調查報告;在「兒時被主要照顧者體罰」調查結果中顯示,現在年滿18歲成年人中,逾8成曾遭受體罰,且在兒時受體罰後會影響人際關係信任度。

兒福聯盟指出,在臺灣,位居兒童虐待第一名的原因就是不當管教,去年一整年1萬1,746位施虐者,就有4,522名施虐的原因是「習於體罰或不當管教」,占了近四成;今年上半年家內受虐致死的兒少人數就有10人。

根據調查,受訪民眾中有83%曾被主要照顧者體罰,其中還有超過3成的民眾表示小時候通常遭受到「會造成身體受傷」中度或嚴重體罰。兒福聯盟認為,兒時遭體罰,在成年後會影響到人際相處上或親密關係的經營,根據調查,曾受體罰的人有37.2%覺得要完全信任別人十分困難,更有31.4%的民眾會擔心別人不愛自己;相較於未被體罰者26.3%不信任別人、24.2%擔心別人不愛自己高出許多。

兒福聯盟執行長白麗芳表示,約80.3%的不體罰照顧者會鼓勵孩子表達意見,但僅有66.4%的施體罰照顧者會鼓勵孩子表達意見;正向教養是孩子有好的行為去稱讚他們、鼓勵孩子表達,或在提出要求時會說明原因,讓孩子知道為什麼;越懂得正向教養的父母,越不會需要採取體罰來達到管教目的。

白麗芳提到,常聽到有家長體罰孩子的時候會說「我是因為愛你才打你」,但從研究發現,被打的孩子似乎感受不到家長的愛,體罰頻率、程度越高,親子關係顯著較差。白麗芳說,期待透過持續性的呼籲及行動,能讓社會大眾更重視兒保預防工作。◇

延伸閱讀
前公安認酷刑虐待新疆維族
2021年10月07日 | 3年前
大連一足球學校 涉虐待小球員
2021年05月26日 | 3年前
課業重 兒童幸福感下降
2021年03月28日 | 3年前
婆家虐死不孕媳 全案輕判引眾怒
2020年11月19日 | 3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