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馨香雅句】君臣之——道義相和

中華傳統文化裡邊的天命觀,無論君臣都是以天道為準,君臣之間以道義相和。(圖/素素)
中華傳統文化裡邊的天命觀,無論君臣都是以天道為準,君臣之間以道義相和。(圖/素素)

文/雅蘭

《說文解字》中說「盡心曰忠」,忠並不僅僅是對國君,還表現在對自己所做的事情,對國家和百姓,是否盡心盡力。中華傳統文化裡邊的天命觀,無論君臣都是以天道為準,君臣之間以道義相和。

當看到國君有過錯,背離天道的時候,忠臣會去勸諫,歷史上有很多著名的勸諫賢臣,比如史魚、范仲淹、魏徵等等。賢明的君主,會虛心納諫,比如唐太宗對魏徵,他說:「以銅為鏡,可正衣冠,以史為鏡,可知興替,以人為鏡,可知得失。」(《舊唐書.魏徵傳》)唐太宗和魏徵君臣同心,開啟了貞觀之治。

商末三賢

遇到不聖明的君主,就比較麻煩,比如晚年的商紂王,沉迷於酒肉,殘暴墮落,為了讓紂王回心轉意,比干不停勸諫,最終卻被摘心而死。有人說比干勇氣可嘉,為了歸正君王不惜以死相勸,但有時天命難違,當一個人已經勸諫不了的時候,作為臣除了苦苦相勸、玉石俱焚之外,還有沒有其他的方法呢?

和比干同時存在的還有另外兩人,他們和比干一起被稱為「商末三賢」,這三人雖然同是勸諫商紂王,結局卻並不相同。一個是微子,另一個是箕子。微子是商紂王的哥哥,看到商紂王沉迷於酒色,微子曾第一個勸諫,卻沒有效果,於是他就帶著祭祀的禮器逃往別處。

另外一個人箕子,他是商紂王的叔叔,也曾勸諫商紂王,同樣無效,但是他說:「如果我逃到別處,別人都會知道國君昏庸,我不想讓他的惡名張揚於天下。」但商朝眾人渾濁,他一人清明,在國內待不下去,於是他只好裝瘋賣傻,後來被商紂王關進牢籠。

在商朝皇帝逐漸沒落之時,另外一個國家卻在逐漸強大,那就是周國。周國的國君都很賢明,如周王季和周文王,他們勵精圖治,讓老百姓過上安居樂業的生活,而商紂王的殘暴讓百姓民不聊生,於是很多臣民紛紛歸順周國,當周文王晚年的時候,天下三分之二的土地已經歸順周國了。

文王死後,武王繼位,而商紂王日益殘暴,周武王就伐商滅紂。微子知道後,知道周國的國君是賢明之人,武王上承天命,下順民心,自己的弟弟是德不配位,引來了朝代更替。於是微子按照禮制一手牽著羊,一手拿著矛向周武王表示臣服,武王把商朝舊都商丘一帶,封給他建立宋國,微子非常賢明,後來宋國曾成為春秋五霸之一。

周武王滅商後,知道有個大臣箕子賢德,便從牢籠裡請他出來,希望請他出來做官,但是箕子卻說自己只是個亡國之臣罷了。周武王向他請教如何順應天命治理國家,箕子就把夏朝大禹傳下來的九條治國大法,傳給周武王。這九條法則被後世君主作為治國的基本準則,他們這段對話被記錄在《尚書.洪範》中。後來武王看他不願出來做官,便封了朝鮮半島給他治理。箕子帶著商朝的文明去那裡耕種土地,教化百姓,開創朝鮮九百年的文明。朝鮮當地還有箕子墓、箕子祠來紀念他。

箕子、微子和比干三人都是規勸,但結局卻大不相同,他們都是忠於道的,希望國君能夠走上正確的道路。在忠道和忠君之間,中華文化裡認為道是高於君的,事君以道義為準,當君順應天道則盡心輔佐,當君倒行逆施的時候,臣子還言聽計從,豈不是在助紂為虐嗎?後世也有人說愛國就得愛君,其實這是捆綁了君臣,中華文化裡背離天道的國君,滅亡自有時日問題,為臣的從道不從君。無論為君還是為臣,只要順應天道,盡自己本分就可以了。◇

延伸閱讀
【浮生行吟】在「利」字面前
2021年12月10日 | 2年前
【馨香雅句】君臣之——忠
2021年09月29日 | 3年前
「光榮」多次的范仲淹
2021年01月26日 | 3年前
你喜歡的顏色 吸引哪種能量?
2021年08月25日 | 3年前
【馨香雅句】君臣的智慧
2021年05月28日 | 3年前
【馨香雅句】君臣之——禮
2021年08月30日 | 3年前
【馨香雅句】朋友之「信」
2021年04月11日 | 3年前
【馨香雅句】朋友之「義」
2021年04月11日 | 3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