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樂觀看警戒降級 臺防疫致社區流行機率低

【記者林紫馨/臺北報導】

全國疫情警戒自27日起由三級降至二級,各界擔憂臺灣降級之後,是否會像國外解封之後的狀況,疫情再度爆發,對此,臺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陳秀熙持樂觀態度,但表示面對疫情還是要小心翼翼。他說,臺灣在防疫觀念、公衛措施仍保持的情況下,雖然可能還是會有群聚感染,可是造成社區流行的機會不大。

資深媒體人蔡詩萍27日在廣播節目《蔡詩萍嗆新聞》中,透過電話連線訪問陳秀熙。陳秀熙指出,這次雖然降級至二級警戒,但是還是維持在三級警戒到二級警戒中間的灰色地帶,「叫做2.3」,戴口罩、維持社交距離環境、精準檢測這三項東西不能放。

對於臺灣來講,這波疫情不只使防疫文明的提升,陳秀熙認為,更顯示了臺灣人民對於新冠病毒堅忍不拔的抗疫特性,在2個月內將英國變種病毒的病例壓到兩位數,另外,日前在屏東爆發的Delta變種病毒也很快在社區流行之後控制住,這在全世界是有目共睹的。

陳秀熙也說,疫情也突顯了歐美國家社會、文化、經濟、價值觀等等問題,國外防疫的觀念跟臺灣防疫的價值、哲學觀完全不一樣,西方人「發展疫苗是為了要脫口罩,但臺灣在打完疫苗後,反而忘記有疫苗在保護我們」。而且降級的態度也相對保守。另外,口罩跟社交距離儼然形成常態。整體而言,東西方文化的不同,造成民眾防疫的心態不同,因此也展現了不同的狀態。

陳秀熙說,雖然國外疫苗施打率高,但同時也把公衛措施一併放掉,他們認為科學足以阻擋病毒,未認知到病毒本身如此頑固。以兩方的例子來比較,也顯見國外經驗不能完全應用在臺灣一年半以來,疫情文化的演化。

陳秀熙強調,要調整防疫的價值觀,來適應目前的情況,一方面人民對於防疫心態不要過度恐懼,另一方面也可以維持警戒心跟措施,這段時間又稱為「新冠肺炎心理社會時期」,也就是降級解封的適應期。

整體而言,陳秀熙表示,還是會有群聚感染,可是造成社區流行的機會不大,目前主要面臨的都是特殊群聚感染,而未來可以善用快篩等工具。◇

延伸閱讀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