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作過緩非正常老化 小心罹患巴金森氏症
老人家動作較慢,很多時候是因為視力退化看不清楚,但若有老人除了手眼協調能力之外,在各方面動作都很緩慢,就要注意是否罹患巴金森氏症。
巴金森氏症是盛行率僅次於阿茲海默症的神經退化疾病,每千人就有1~3人會罹患巴金森氏症,平均發病年齡接近60歲,50歲以前發病屬於早發型,根據資料顯示,60歲以上者盛行率1%,80歲以上者為2%,顯見「老化」是導致巴金森氏症的最主要危險因素。
講起巴金森氏症,林新醫院腦中風中心主任林志豪回憶,「我的爺爺炒飯的手藝無人能比,我的炒飯祕訣就是承襲爺爺,至今我仍記得爺爺走路很慢很慢,當了醫生之後,我常想如果有時光機讓一切可以重來,我和家人就可以警覺當時爺爺可能已罹患巴金森氏症,如能及早治療,可讓爺爺避免跌倒,狀况不致惡化。」
這些症狀要注意
林志豪表示,巴金森氏症是腦神經退化疾病,因製造多巴胺細胞退亡,導致靜止性手抖、全身僵硬、動作遲緩等動作症狀,臨床上診斷的要件是動作緩慢。但因為一般認為老人本來動作緩慢,所以患有巴金森氏症時常被忽略,當老年人走路前傾、動作緩慢、手不太擺動,就要當心是巴金森氏症的警訊。
除了緩慢,老人憂鬱是另一個經常被忽略的問題,淡漠、失眠、食欲不振、沉默寡言、社交意願降低、對事物失去興趣等是憂鬱症的徵兆,憂鬱不一定是來自外在壓力,也有可能來自於大腦的退化,應警覺老人憂鬱症的問題。
用藥不是越少越好
當確診為巴金森氏症,一定要按醫囑用藥。左多巴胺是治療巴金森氏症最主要且有效的藥,可提升腦部的多巴胺濃度,改善病人的動作,但用藥有蜜月期,所以早期不會優先使用,醫師會根據每一位病友的狀態量身搭配多巴胺接受體促效劑、金剛胺、抗膽激素等其他合適的藥和劑量。
林志豪強調,「巴金森氏症用藥不是越少越好,適量才能延緩病程」,巴金森氏症延緩用藥並不會延宕用藥的併發症,相反的,任意暫停服用會影響其生活品質,即使病程已達第五期需臥床,也不要中斷用藥,因為僵硬的症狀會讓病患不舒服。病程巴金森氏症的藥物不只可以改善動作,也可以舒緩僵硬的症狀。
藥物與飲食搭配原則
林志豪指出,巴金森式症藥物與飲食的搭配妥適才能確保藥物的效用,應注意下列4個原則:
1. 含左多巴的藥物(Sinemet, Madopar)可以在餐前或餐後15~30分鐘服用,千萬不要吃飽後馬上服用,以確保藥物能發最大的效用。
2. 要攝取足夠但不過量的蛋白質,因飲食中過量的蛋白質和脂肪,都會降低藥物的效果,故應避免高脂肪和過高蛋白質的食物。蛋白質的食物一般以一天2~3分為原則(一份為半個手掌大的分量)且避免與藥物同時服用。
3. 植物性蛋白質較動物性蛋白質佳,其中豆類的蛋白質含量約是碳水化合物的五分之一,較適合巴金森氏症患者食用,且植物油較動物脂肪容易消化,較不會影響到藥物的作用。
4. 食物中的維生素B6會加速代謝藥物的作用,切忌過量補充,或吃太多富B6的食物,例如:牛肝、麥芽、豌豆等。
切勿迷信營養補充品
面對巴金森氏症,按醫囑用藥和規律運動是最好的方式,運動已被證實為一種能改善巴金森病患者動作表現,以及走路平衡的非藥物治療,也能促進多巴胺分泌,讓患者放鬆心情,且透過運動與人互動、增加社交,回歸一般生活。病友一定要維繫規律運動的習慣,散步、跳舞、騎單車都是不錯的方式。
林志豪說,病患不要迷信坊間宣稱可延緩病程的營養食品,例如:維他命E、銀杏、和其他抗氧化劑,如:穀胱甘肽等都無助於延緩病程。最後,他指出,關於巴金森氏症的預防和治療,保持運動習慣、地中海飲食、良好的睡眠狀態才是延緩退化最好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