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的緬甸與蒙古

⊙洪耀南

六月分可以說是緬甸與蒙古的月分一點也不為過,緬甸的國會議員翁山蘇姬,終於在事隔21年後親自前往挪威領取諾貝爾和平獎,而六月底蒙古的國會改選也在吵吵鬧鬧中順利完成。

這二個國家都緊鄰中國,一個在東南亞,一個在東北亞,緬甸至今還是以中國馬首是瞻,蒙古雖然之前也是社會主義國家,但卻一直追隨蘇聯腳步。一個是中國進入東南亞的深海港基地,一個是中國緩衝俄羅斯的內陸國家。二個國家的國民所得都很處於低檔,都擁有很寶貴的礦產。在資源稀少化之際,人工成本不斷上漲,這二個國家都被跨國企業與商人高度關注。

緬甸政治開放露出一點曙光,利用國會議員補選讓翁山蘇姬名正言順進入國會,但席次卻對緬甸軍政府毫無影響,軍政府卻贏得改革名聲。蒙古雖然已經民主化20年,且初期被國際社會高度肯定,如今卻貪腐嚴重,進而影響民主的深化。

蒙古20年前採取俄羅斯的震盪療法改革模式,如今緬甸似乎想追隨中國改革開放的模式,本質不變下,透過補選少數席次國會議員的小動作,卻引發無限想像空間,事實是如此嗎?投資不外乎是土地取得成本、建廠基礎建設成本、勞力成本、國際優惠關稅、外匯的自由化門檻、國際供應鏈的連結等是投資評估關鍵所在。

我們一一檢視,土地成本部分,就仰光目前的地價居然高過曼谷,而新規劃二個深港經濟特區還在規劃中,預計5年左右才能完成,建廠基礎設施緬甸還沒有準備好,各類獎勵措施還留在口頭未落實法令之上;勞力成本雖然是緬甸最大優勢,但剛開放工資已調漲一倍;外匯自由化還有很遙遠的路要走;各國對緬甸經濟制裁的鬆綁還未完全解開;國際供應鏈當然還沒有建立。

反觀蒙古雖然民主化早,也經歷二次政黨輪替,如今執政黨依舊是前共產黨蒙古人民黨,雖然這次大選淪為第二大政黨,但民主黨必然要與其共組聯合政府。雖擁有大量礦產但權力集中少數人身上,全球重要企業跨國公司均已進駐蒙古,爭奪稀土,蒙古的礦產有煤礦、鐵礦、銅礦、鎢礦、鈾礦、黃金等。這一些企業透過母國或私下協助政治人物取得政權,取得採礦的門票,進而造成選風敗壞,資源更加壟斷。

礦產緬甸不如蒙古,地理位置與人力資源蒙古遠遠不及緬甸,氣候更是蒙古一大天敵。緬甸的政治改革還有長的道路,國際社會的壓力是否能持續?而蒙古卻缺乏國際社會的關注,這一些大國只想獨占礦產資源。

回頭看看台灣的國際地位與處境,中小企業居多的台商,一窩蜂湧進緬甸,如此熱潮雖非空穴來風,但此穴只是一個小小門縫,如何鑽營還要看中國臉色,畢竟緬甸長期仰賴中國,對台政治立場更是強硬,風起雲湧之際更要沉思再三。──轉載自「新頭殼」◇

延伸閱讀
緬甸難民潮 馬來西亞稱無法承擔
2015年05月18日 | 9年前
120噸緬甸毒綠豆 尚未流入市面
2015年05月12日 | 9年前
緬北礦坑崩坍 9死20失蹤
2015年04月01日 | 9年前
緬甸渡輪沉沒 媒體:至少50死
2015年03月15日 | 9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