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洗錢、拷貝文化 半導體產業難突破

中國存在的「洗錢文化」與「拷貝文化」,也是讓半導體產業難以發展的主因。圖為半導體產業示意圖。 (KAZUHIRO NOGI/AFP via Getty Images)
中國存在的「洗錢文化」與「拷貝文化」,也是讓半導體產業難以發展的主因。圖為半導體產業示意圖。 (KAZUHIRO NOGI/AFP via Getty Images)

【記者張原彰/臺北報導】

台積電停止供貨晶片給華為海思,外界普遍認為,中國中芯半導體無法替代台積電,華為前景並不樂觀。日前有臺灣半導體業者提到,中國喜歡越做越大,難以發展半導體產業;學者提到,中國存在的「洗錢文化」與「拷貝文化」,也是讓半導體產業難以發展的主因。

台積電上週股價屢創新高,並帶動臺股大盤突破高懸30年的12682點。台積電受到市場關注,關鍵基礎來自5奈米已量產,且產能滿載,並持續推進3奈米製程,最快在2022年量產。而中國最大晶片製造商中芯國際(SMIC)的製程截至6月仍停留在14奈米,落後台積電數個世代。市場認為在貿易戰、中興事件,以及華為禁運等美中科技戰的大架構之下,中國半導體發展將持續受限。

中國人喜歡做大 不適合發展半導體

崇越集團董事長郭智輝日前接受媒體專訪時提到,「看兩岸的半導體,半導體產業並不適合中國發展,特別是尖端科技並不適合中國,因為半導體是越做越小,中國人個性喜歡做大,這種越做越小的產業,對中國人而言叫做雕蟲小技。」

臺灣經濟研究院南臺灣專案辦公室主任高仁山提到,中國半導體產業之所以發展受限的原因,首先是當全球在進行半導體的技術投資時,中國沒有跟上腳步,因為在1970、1980年代時,中國文革剛結束,還開始跟越南打仗,無法送大量人才到國外。

高仁山說,到了1990~2000年間,中國變得有錢,通過收購或合資的方式發展半導體,聯電就是在當時跟中國合建半導體廠。中國提供土地、財稅與貸款等優惠,但至今仍無法把半導體產業帶上領先。

高仁山說,這呼應郭智輝近期說的「半導體產業並不適合中國發展」。他解釋,從邏輯上來說,半導體是越做越精密,而中國什麼都要擴大,在半導體產業上講大而化之,這是不對的心態,「中國沒有技術基礎,只想趕快生產接單,即使臺灣廠商過去也後繼無力。」

高仁山說,「沒人才與技術,只會讓發展停頓,永遠不會往下一個世代邁進,現在加上美國的封殺,使得中國的半導體即使規模會擴大,但是技術精化卻難上加難。」

陸想解決技術問題 常卡在官商勾結

另一點關鍵原因是中國的「洗錢文化」與「拷貝文化」。曾在半導體產業服務的高仁山,與中國半導體業有過接觸,他說,中國想解決技術來源的問題,但常卡在官商勾結,中國可以投入大量資金購買晶圓設備,但過程中很多款項卻遭貪官汙吏洗到國外,「對他們而言,發展技術不是最重要的用意,而是洗錢,這跟一帶一路的狀況很像。」

高仁山說,清華紫光4年前大舉收購全球技術,但至今毫無具體成果,今年甚至有龐大債務到期,面臨倒閉危險。他認為,當年紫光的大動作就是中國資金在外逃,通過買技術的名目把資金匯出中國,「現在幾乎可以證明它當時是在玩假的。」

高仁山說,中國送到美國的留學生,如果有特殊的政治任務,也很難融入西方自由世界強調技術深入的思維,而是在想著如何通過最快的方法,把技術拷貝回中國,這無法了解真正的科學問題,「中國這種封閉的思維,非常不利於人才發展。」

高仁山說,到中國發展的外國企業也知道他們的拷貝文化,所以不敢把關鍵技術帶到中國,也防著中國的員工,當年聯電帶過去的也是第二手、第三手或淘汰掉的技術,最先進的不會帶到中國,這都是中國無法解決技術問題的主要原因。

學者:臺灣半導體發展一步一腳印

中央大學經濟學系教授邱俊榮說,臺灣半導體產業之所以發展得較好,有一項重要因素是臺灣名校學生願意到半導體產業付出心血打拚,而且因為產業具有競爭力,對人才具有吸引力,這是臺灣人「一步一腳印」的民族性,也是現在的中國無法比擬的。

邱俊榮說,中國可以做大規模的產業,比如電商與行銷這類倚賴市場的產業,但像半導體產業這種要付出辛苦扎扎實實邁進的產業,他們未必做得來,「這也是臺灣的優勢。」

邱俊榮說,從台積電的發展脈絡就可得知,在今年以前,台積電仍跟三星難分勝負,直至7奈米製程才領先,現在英特爾也無法追上。台積電拉開差距的關鍵原因就是一步一腳印,每一個世代的製程都穩扎穩打地發展,而非如同其他國家想跨世代。

高仁山說,晶圓代工的製程難以突破,原因是難以跳級製造,比如想推進7奈米必須先發展14奈米,三星就是犯了這個錯誤,想直攻7、5奈米。台積電的厲害之處,是用舊廠協助調校新的製程設備,使得良率較高,「中芯沒有這樣的調校基礎,跨世代很難。」◇

延伸閱讀
美制裁生效前 陸廠急囤購晶片
2020年07月31日 | 4年前
不畏疫情 三大產業逆勢徵才
2020年06月16日 | 4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