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客V.M.的視界 作品穿越時空登臺

Freepik。(大紀元合成)
Freepik。(大紀元合成)

文/記者林紫馨

隨著科技的進步、手機發明的普及,攝影的方法也跟著日新月異,你是否還記得那個要拿著底片去照相館洗照片的年代?亦或者是你根本沒有體驗過用底片的年代?

現在手機的普及率高,有手機即有相機,方便的手機攝影讓現代人可以簡單地記錄生活。你有沒有曾經好奇過:在手機還沒有成為現在這麼方便的樣子時,以前的人都是怎麼樣用老舊的相機記錄生活的?拍攝出來的照片跟現在是有什麼不一樣的?

走過20世紀,靈魂在21世紀的街頭發光

Vivian Maier,1926年出生於紐約,相機在當時是被視為珍稀商品的年代。她生前是一名默默無聞的保母,她卻在平凡無奇的日常生活中,經常使用她的祿萊雙眼相機,極佳的攝影品質卻從不輕易示人。她一生拍攝10萬多張底片,這些底片不人但在生前被封存,大部分更未沖洗成照片。2007年的一場拍賣會,機緣讓她的作品重見天日,一個20世紀的街頭攝影師,直到21世紀她的靈魂才走上街頭。

為彰顯出她極其注重隱私的性格,以及呼應過往曾與她有過接觸的多名受訪者表示,Vivian Maier擁有許多假名,時常以不同假名面對人們,因此,本次展覽以她名字縮寫命名及設計LOGO。「V.M. 薇薇安.邁爾攝影展」在7月4日至9月6日首次登臺,若想走進1950年代的紐約時光,只要前往松山文創園區1號倉庫,便能深受啟發。

快門下的街區瞬間,自己與社會之對話

透過展覽,觀眾可以一窺Vivian Maier對於所處環境當下的觀察,以及她自身與社會間的相對關係。此次展場以街道作為設計概念,採開放式空間讓觀眾能夠自由穿梭其中,按照自己步調欣賞作品,而觀眾在來回走動同時,也成為街道上那個瞬間的風景。

Vivian Maier曾使用過相同型號的祿萊雙眼相機。(攝影/記者林紫馨)Vivian Maier曾使用過相同型號的祿萊雙眼相機。(攝影/記者林紫馨)

為使觀眾認識Vivian Maier的想法及生平,展場大致上分為六大區,第一區入門走道,透過投影重現Vivian Maier作品中美國50~70年代的街頭景色,第二區為經典的「Street Photographer」街頭攝影,第三區則是「Self-Portraits」自拍肖像系列,第四區可見「Color-Photographs」彩色攝影。主辦單位於第五區規劃大事年表,補充標示她生平幾個重要的時間點,讓觀眾感受到Vivian Maier對於攝影的熱愛。

最後第六區,則是播放Vivian Maier曾帶著照顧的小孩,於下課後採草莓時所拍攝的影片,她曾經照顧的Gensburg三兄弟表示,此時應是她最快樂的時光,死後他們亦將她的骨灰灑在當地。展區象徵Vivian Maier一生的句點以及展覽的終點,但Vivian Maier對於攝影的熱情卻透過作品以及觀眾,以另一種方式延續下去。

此次展出的113件作品包含105件照片、4部超8毫米短片、4件印樣,作品以「Street Photographer」街頭攝影數量最多,其次為「Self-Portraits」以及彩色攝影。早期沖印相片十分昂貴,攝影師會在沖印前,將底片製作成印樣提前預覽,再從中挑選滿意的照片。

對攝影師而言,印樣十分私密,不僅透露了拍攝習慣、思考邏輯,也記錄了完整的攝影過程。為讓觀眾看見Vivian Maier攝影脈絡,進一步探究她神祕內心世界,故此次展覽亦精選4件印樣展出。

【Street Photographer 亮點作品】

曾有攝影師說:有種視角叫祿萊視角,祿萊相機由腰平取景,故拍攝視角略低,被拍攝的對象可能尚未意識到鏡頭的存在,只看見了攝影師。Vivian Maier於1950年代後開始使用祿萊雙眼相機,透過她的觀景窗,可以看到芝加哥各式角落的生活樣貌。

May 1953. New York, NY

May 1953. New York, NY。(異角藝術提供)May 1953. New York, NY。(異角藝術提供)

祿萊雙眼相機為Vivian Maier經典拍攝的機種,此次展覽肖像分區中,可見多幅主角大多沒有注視鏡頭,而是看向鏡頭的上方或看向更遠的地方,令人不禁猜想,那個瞬間的他們是否有注意到Vivian Maier。

Undated

Undated。(異角藝術提供)Undated。(異角藝術提供)

Vivian Maier生平總是拒絕他人的親近,但卻可以從作品中發現她對於社會的好奇。攝影是她參與社會的一種方式,其作品展現出細膩的觀察能力,讓人感受到平凡的真實。

Fall 1953. New York, NY

Fall 1953. New York, NY。(異角藝術提供)Fall 1953. New York, NY。(異角藝術提供)

Vivian Maier生前曾大量且偏執的蒐集報紙,透過部分作品可以看出她有報導的意識或慾望,她有時會針對某些事件多張拍攝,其作品即有一系列印樣攝影,此舉動就像是現今的公民記者,只是Vivian Maier是用底片記錄,而非現今大眾熟悉的錄影。

【Self-Portraits 亮點作品】

Vivian Maier的自拍系列,若你駐足凝神欣賞,會發現其構圖豐富且蘊含巧思。作品中可以看到她十分擅長利用光線以及各種反射的影像及倒影,像是櫥窗、室內監視鏡、水窪、草地上等等,形成許多有趣的畫面。

Self-Portrait, 1959

Self-Portrait, 1959。(異角藝術提供)Self-Portrait, 1959。(異角藝術提供)

透過此張照片可以看見Vivian Maier身上帶著不只一臺相機時,令人不禁猜想,她為何會帶這麼多相機?每臺相機是否有不同功用?因為無法獲得本人的答案,只能透過這件作品稍微窺探她的行為模式,這便是Vivian Maier展覽的魅力,不同一般展覽,而是以視覺作為主體,啟發觀眾深入思考。

Self-Portrait, New York, NY, May 5th, 1955

Self-Portrait, New York, NY, May 5th, 1955。(異角藝術提供)Self-Portrait, New York, NY, May 5th, 1955。(異角藝術提供)

Vivian Maier經常利用兩面相對的鏡子或櫥窗,製造出無限的身影。因此,此次展覽試圖在展場中重建場景,讓觀眾能夠體會影像的樂趣。

【彩色攝影 亮點作品】

Vivian Maier在1970年代開始拍攝彩色攝影,多使用135mm底片拍攝,比起其黑白作品展現出時光凍結的寧靜感,彩色作品帶有一絲活潑和隨性的氣息,可看出她對色彩的探索和獨特的見解。

Chicago, August 1975

Vivian Maier作品充滿許多趣味性,她對於色彩有一套自己的看法,這張於芝加哥夏天的街頭拍攝的作品,恰到好處的趣味,讓人不禁會心一笑,同時也好奇三位身穿黃衣服的人,是同一團體的人呢?還是只是不相干的陌生人呢?

Chicago, August 1975。(異角藝術提供)Chicago, August 1975。(異角藝術提供)

本次展覽為了滿足觀眾對Vivian Maier的好奇,除了113件作品與短片,亦同步展出5臺她曾使用過相同型號的相機,可以近距離欣賞復古相機的風采。展區亦設置鏡像自拍場景的打卡區,讓觀眾可以透過鏡子的多重反射,完成富含層次的自拍。◇

延伸閱讀
你可以叫我「巴尼度」
2020年03月30日 | 4年前
記錄旅程 捕捉片刻的美好
2020年02月08日 | 4年前
愈忙,愈需要培養興趣
2020年01月07日 | 5年前
英攝影師重現老夫妻最美時刻
2019年12月11日 | 5年前
毀於文革 中華文化在台灣復興
2019年07月31日 | 5年前
走訪耶誕城燈海 5招拍出IG網美照
2018年12月05日 | 6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