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改變通勤習慣 自行車風潮席捲歐美

一場中共肺炎疫情,不僅改變人們的社交方式,還重燃人們對以腳踏車作為交通工具的興趣。(Christophe ARCHAMBAULT / AFP)
一場中共肺炎疫情,不僅改變人們的社交方式,還重燃人們對以腳踏車作為交通工具的興趣。(Christophe ARCHAMBAULT / AFP)

【記者賴意晴/編譯】

一場中共肺炎(武漢肺炎)疫情,讓2020上半年的世界安靜了許多,不僅人們的工作型態及社交方式改變了,還有一個令人意外的變化,人們重新燃起對「以腳踏車作為交通工具」的興趣,最大原因是腳踏車可以取代公共交通且形式更健康。

根據《紐約時報》5月18日報導,這次疫情讓不少悶壞了的美國民眾想起,腳踏車是一項可取代公共交通、形式健康的工具,為此,直至4月底,大部份商店都買不到低價位自行車。

《紐時》報導,美國很多州將腳踏車店列為「必要的商業活動」,即使在封城期間仍然不用關閉。紐約市布魯克林區今年的自行車銷售較去年同期飆漲了逾600%。布魯克林自行車公司總裁薩加特(Ryan Zagata)說:「我從未見過這種榮景。」

不只是美國,澳洲腳踏車也供不應求,雪梨一家腳踏車店老闆用詼諧的方式告訴《衛報》,他說:「我們(腳踏車)就像是新的廁所衛生紙,每個人都會需要一張。」

大城市趁疫情救空汙

英文新聞網站「Worldcrunch」5月22日報導,長期以來有些國家就很流行腳踏車,例如荷蘭,但在疫情發生後,有更多國家鼓勵人們騎腳踏車。法國政府便撥款以用於派發價值50歐元的腳踏車維修代金券,鼓勵更多人騎單車,希望能讓該國900萬輛長灰塵的腳踏車重新上路。

 

義大利北部的時尚之都「米蘭」更是為此大改造一番,英國《衛報》4月21日報導,米蘭長期以來的噪音問題、交通壅塞及空氣汙染特別嚴重,當局打算趁機將這座城市改造,一項重要突破便是「將長達35公里的街道改變為自行車道」。

米蘭首先是拓寬人行道,創造腳踏車和行人可以共享的空間;再來,在城市主要道路上把時速降為每小時30公里,讓腳踏車與汽機車共行時更安全;此外,在十字路口設置專屬腳踏車的區域。

英國倫敦更宣布要啟動全世界最大的「無車計畫」,該市未來某些街道將只有腳踏車和行人得以通行,而另一些街道將不開放一般汽機車,僅限公車。

延伸閱讀
避關稅影響 銷美自行車回台生產
2019年05月08日 | 5年前
雙北騎乘趣 裝備要齊全
2019年03月19日 | 5年前
大高雄經典百K賽 2千車友挑戰自我
2018年12月23日 | 5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