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博:北京病毒外交失敗 歐洲疏遠中共
一連串的高層會議將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秋季訪問德國暖身,今年本應該是中歐外交年;但相反,歐洲正在警告雙方關係恐出現破壞性裂痕。
彭博社4月21日報導,中共在冠狀病毒(中共病毒)大流行期間的行為招致歐洲外交官員的憤怒,其結果就是,在北京有機會展示全球領導力的時候,它的危機處理方式卻損害了他國對它的信任。
「這幾個月來,中國(共)已經失去了歐洲。」德國綠黨議員、歐洲議會對中國關係代表團團長包瑞翰(Reinhard
Bütikofer)說,從中共在疫情爆發初期的
「真相管理」,到中共外交部的「極端激進」立場,再到宣揚共產黨統治高於民主的「強硬路線宣傳」,都令人擔憂。
雖然美國川普政府重新開始批評中共,但歐盟官員傳統上不太願意公開批評,部分原因是擔心遭到中共的報復。但是現在柏林、巴黎、倫敦和布魯塞爾的政界人士,都對北京就中共病毒事件上的說法不滿,這意味著更深層次的不滿,其後果將是巨大的。
一些歐盟成員國已經在謀求一些政策,以減少其對中共的依賴,並遏制潛在的掠奪性投資,這些防禦性措施有可能傷害到去年價值近7,500億美元的中歐貿易。
彭博社分析,和幾週前相比,這是一個轉折點。當時,中共開始舉辦網路研討會,宣傳其應對病毒的做法;中共還向歐洲等受災嚴重的國家空運了防護設備、快篩和呼吸器等醫療用品。
然而,中共官媒《人民日報》大肆宣傳中國醫療團於3月12日,帶著大批醫療物質「援助」義大利;義大利外交部長親自「感謝中方」。但《華盛頓郵報》隨後披露,中共宣傳機構沒有說的是,那些物資並非都是捐贈,而是義大利購買的。
義大利參議員、前通訊部長加斯帕里(Maurizio Gasparri)批評,中共散布謠言,宣傳它對義大利等國家的「免費援助」,實際上都是謊言。
更糗的是,荷蘭、比利時訂購中國製造的口罩,但品質不良;英國、捷克、西班牙等國家從中國購買的病毒快篩準確度不足。
彭博社說,大流行病原本為互相團結提供了機會,但這並沒有持續多久,中國歐盟商會主席伍德克(Joerg Wuttke)表示,現在歐洲一提到中共,就會相當氣憤。
報導稱,中共的做法在歐洲大多數地區都適得其反。例如中共駐法國大使館網站上刊登一篇匿名文章,誣陷法國養老院工作人員讓老人自生自滅。法國蒙田研究所人員杜沙特爾(Mathieu Duchatel)在推特上寫道,這是對處於危機中的法國,「最令人難以置信」的指責。
報導稱,兩名駐北京的歐洲官員說,中共低估了外界對「被中共宣傳機構放大了的陰謀論」的反應。而且,中共堅持在提供援助的同時要得到公眾的感謝和讚揚,這貶低了它原本可能獲得的善意。
歐盟警惕中資收購
在3月25日舉行的七大工業國(G7)外交部長電話會議上,與會者表達了對中共在危機期間及一旦危機消退後的行動表示憂心。一位熟知此次會議的歐洲官員表示,部長們被告知歐洲和G7必須保持警惕,因為北京可能採取更有力的行動,並趁其他國家仍處於封鎖狀態時利用自己的影響力。
隨著股價因病毒危機而暴跌,包括德國在內的歐盟國家都收緊了投資審查法規。更深遠的是歐盟抑制對中國的依賴,不僅是在醫療用品方面,而且在電動車、電池技術等領域也是如此。
歐盟貿易專員霍根(Phil Hogan)上週表示,有必要討論 「戰略自主」的意義,包括建立 「有彈性的供應鏈,以多樣化為基礎,承認一個簡單的事實:我們不可能在一國製造所有的東西。」
歐盟共識:減少依賴單一國家供應鏈
在4月16日的通話中,儘管沒有提及中國,但歐盟貿易部長們就實現多樣化、減少對個別國家供應鏈依賴的重要性達成共識。柏林首先計畫由國家出資和擔保,在夏末前生產數百萬個口罩。目前,中國出口全球25%的口罩。
「人們希望把雞蛋放在更多的籃子裡。」伍德克表示,關於供應鏈的討論始於今年稍早北京關閉港口之時,人們憂心中國生產的藥品成分無法運抵歐洲,這也讓決策者意識到必須確保戰略產品的安全。
歐洲外交關係委員會的亞洲計畫主任厄特爾(Janka Oertel)表示,中共仍然可以藉由開放市場和為國際商業提供公平的競爭環境,來贏回人們的支持,歐洲人肯定會高興,但她補充:「我認為這不太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