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套防病毒有效嗎? 正確脫戴才能避免傳染

醫生使用醫用手套的目的,在於避免交互感染。(Shutterstock)
醫生使用醫用手套的目的,在於避免交互感染。(Shutterstock)

文/記者李杭哲

「中共肺炎」(又稱武漢肺炎、COVID-19)疫情仍持續延燒,除了口罩外,戴手套也是防護方法之一。 

曾經演過《第一滴血》的好萊塢動作巨星席維斯.史特龍(Sylvester Stallone),在購物時被發現手上戴著乳膠手套,似乎對於防疫工作相當謹慎。而在伊朗的一位台灣人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由於當地口罩短缺,價格也跟著飆漲,因此多數伊朗人選擇戴拋棄式手套來防疫。 

但是,什麼材質的手套才有防疫效果呢?而手套對民眾來說是必要的防疫用品嗎? 

防水性手套 才具有防疫效果 

若要有效防範病毒,以具有防水性的手套為佳。 

「只要是能防水及較不易破的手套,都能用於接觸高危險感染分泌物的情況」,藥師廖偉呈說,「因為防水的材質就能隔絕主要的傳染途徑——飛沫。」 

常見手套有五種,包含戶外手套、防風手套、一次性塑膠手套、居家清潔手套以及醫用手套。其中戶外手套與防風手套通常無防水效果,因此並沒有阻絕感染源的效果,而其他三種手套的防疫效果各有不同。 

常見手套有五種,包含戶外手套、防風手套、一次性塑膠手套、居家清潔手套以及醫用手套。(Shutterstock)常見手套有五種,包含戶外手套、防風手套、一次性塑膠手套、居家清潔手套以及醫用手套。(Shutterstock)

一次性塑膠手套雖然有防水作用,但是卻非常容易破損。質地較厚的清潔手套也有防水效果,且較不容易破損,可以預防手部沾染病毒,但使用清潔手套來防疫時,必須注意每天澈底清潔乾淨,避免手套角落藏有病毒。 

醫用手套最能有效預防病毒感染,但必須每天更換,不可重複使用。 

戴手套防接觸傳染 注意勤更換

小兒外科醫師Dr. TingTing曾在部落格撰文表示,醫生使用醫用手套的目的,在於避免交互感染。而許多疾病都是經由接觸傳染,病原體通過各種分泌物、唾液、血液、體液……在不同宿主之間傳遞。 

手套一旦碰到病人身體,就有可能沾到這些傳染源,因此碰過病人的手套被視為是「髒的」。這副手套不可以再碰其他東西,當然也不可以戴著再去碰下一個病人。 

「當醫生做完檢查後要打病歷時,必須先把手套脫掉。」Dr. TingTing舉例,如果在給病人做檢查的中途,需要拿紗布或棉棒,也得換一次手套,或是請護理師協助傳遞物品,「不可以用髒手套再拿東西,否則會讓其他東西也變成髒的。」 

正確脫戴手套 才能有效防疫

若到了有傳染風險的場合,例如醫院,或容易觸碰門把、電扶梯的扶手等較多人摸過的地方,可以考慮戴上手套保護自己。而穿脫手套時,也應該遵循正確步驟。 

1. 戴手套前,應先洗手;當觸摸過高風險的物品後,在觸碰臉部或乾淨物品前,應將手套脫下。

2. 脫手套時,一手先抓住另一手有手套蓋住的部位,不要觸碰到皮膚,然後脫下。接下來以脫下手套的手,從另一手的手腕處,用由內向外翻的方式移除手套,並丟棄至專收汙染物的垃圾桶,然後再洗手一次。

手套非主要防疫方式 勤洗手才是關鍵

但是,戴手套防疫不一定適合每個人。廖偉呈認為,對於居家隔離者的家屬,才會建議要考慮使用手套。 

冠狀病毒不會通過手部接觸感染,強調勤洗手是為了避免沾附病毒的手再碰觸口眼鼻等黏膜處,造成感染。(Shutterstock)冠狀病毒不會通過手部接觸感染,強調勤洗手是為了避免沾附病毒的手再碰觸口眼鼻等黏膜處,造成感染。(Shutterstock)

Dr. TingTing也提醒,一般人沒有正確的無菌概念跟習慣,戴著手套摸了帶有病毒的表面,再觸摸乾淨的物體(例如沒汙染的電梯按鈕、家中門把),一樣造成病毒傳播。 

在醫療場所,手套都是用完就丟,不會再次消毒。但如果每個人都這樣做,會浪費資源,因此以公衛的角度才會建議一般民眾多洗手,而非戴手套。 

「冠狀病毒不會通過手部接觸感染,強調勤洗手是為了避免沾附病毒的手再碰觸口眼鼻等黏膜處,造成感染。」Dr. TingTing說,「換句話說,就算戴了手套,如果沒脫手套就揉眼睛、碰嘴巴,並不能降低感染風險。」◇ 

註:新冠狀病毒,也稱武漢肺炎病毒,《大紀元》認為叫「中共病毒」更準確。因該病毒來自中共統治下的中國,更因中共掩蓋疫情導致病毒向全世界擴散,並造成全球大流行。

延伸閱讀
國際疫情快遞(4月13日)
2020年04月13日 | 4年前
日本柔道聯盟疫情擴大
2020年04月13日 | 4年前
40公斤肥料每包補助20元 週三上路
2020年04月13日 | 4年前
國內新增5例 4人來自珊瑚公主號
2020年04月13日 | 4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