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談風雲》 【秦皇漢武】第一章 受命於天③
秦始皇在統一六國之後,通過推「五德終始」、「改正朔」確立了秦國受命於天的合法性;又通過議帝號、專稱謂的方式,確立了國家最高統治者的無上權威,也向百姓展示了君權神授的威嚴。
在此之後,秦始皇開始建立和完善了影響後世兩千多年的政治制度。這個制度卻不是許多人認為的「封建制度」。那麼,秦始皇建立的是什麼樣的政治制度呢?
◎廢分封置郡縣除了推「五德終始」之外,秦始皇統一天下後還做了一件事情,就是「改正朔」,也就是確定正月從什麼時候開始。
在秦之前,有3個王朝:夏、商、周。周朝分為西周和東周,東周又分為春秋和戰國,最後統一於秦。
夏、商、周,每一個王朝在改朝換代的時候,都要「改正朔」。
夏朝是以一月分為一年的開始;商朝是以十二月分為一年的開始;周朝是以十一月分為一年的開始。秦始皇統一天下之後,他以十月分為一年的開始,這就叫「改正朔」。就是通過修改曆法,來表達這個皇權的威嚴性。
從漢武帝開始,漢代每一位皇帝登基的時候,他不改正朔,而是改年號。漢代之後是通過改年號的方式來傳達這個皇帝登基的訊息,或者說是一個合法性的訊息。康熙、乾隆、洪武、永樂都是皇帝的年號。
秦始皇稱帝後,他用的很多東西都有了一個專門的稱謂。比如說:秦始皇定下的制度叫做「制」;他發表的公告叫做「詔」;他自稱為「朕」。「朕」就是「我」的意思。以前,誰都可以稱自己為「朕」,從秦始皇開始,只有皇帝可以稱「朕」。
皇帝用的大印叫做「璽」、「玉璽」。秦始皇在自己傳國的玉璽上刻了8個字:「受命於天既壽永昌」。
秦始皇通過上述這些方式,例如:「改正朔」、推「五德終始」、「議帝號」等等,傳達了一個「受命於天」的訊息。
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來講的話,秦始皇其實是敬天的。
秦始皇統一中國之後,做的第五件大事就是「廢分封」、「置郡縣」。
我們知道在秦以前,中國實行的是封建制。所謂「封建」就是「封土」和「建國」,也就是,天子劃定一塊疆域這叫「封土」,然後指定一個國君,這叫「建國」。「封土」和「建國」合在一起,稱為「封建」。
在「封建」制度下,一個國君在他的領土範圍之內,既有主權,也有治權,也就是他既享有這個領土的所有權,同時他又負責管理這個土地上的人民,有主權、治權。
秦始皇廢除了封建制,也就是廢除了你的主權,只給你治權。也就是說,你在這個土地上,只是一個管理者,並不是這個土地的擁有者。就像一個公司一樣,你是公司的CEO,負責管公司的運作,但這個公司的實際擁有者是董事會。
秦始皇就改變了過去的分封制,而改行郡縣制。當時在討論國家制度的時候,大臣們之間是有一些爭議的,特別是丞相王綰認為,有一些地方離中央政府實在是太遠了,比如說燕國。
秦國的都城在陝西,在中國的西部,而燕國是現在的北京,我們叫燕京,在中國的東部;齊國在現在的山東地區,也在中國的最東邊,靠著渤海。
王綰認為燕國和齊國太遠。除此之外,吳國在現在的浙江省,楚國在現在的湖北省,這些地方離中央首都咸陽都太遠了,不太適合於由中央政府直接管理。
怎麼辦呢?於是,王綰勸秦始皇,把他的兒子封到那個地方去做國君,就像周朝初年封周公到魯國、封召公到燕國、封姜子牙到齊國一樣,把功臣和天子的兄弟封到遠的地方去,由他們來代替天子管理那個地方。
王綰當時是向秦始皇提了這麼一個建議。秦始皇說,我好不容易削平了天下,把所有的國家都滅了,現在你讓我再封一些國家出來,那不是又要恢復戰國時期那個局面嗎?所以秦始皇沒有同意。
當時還有一個人不同意,這個人就是廷尉李斯。李斯也認為,我們好不容易把天下都打平了,沒有國家了,現在你又封一些國家,何必呢?
秦始皇採納了李斯的建議,廢除了「分封制」,改為「郡縣制」,也就是把天下劃分為36個郡,相當於36個省。每一個省下面劃分成一些縣,然後派一個郡守來負責管理。相當於派一個省長來管理一個郡,派一個縣令或縣長去管理一個縣。這就改變了過去「封建制」下的那種有主權、有治權的政治型態,變成了郡縣管理者只有治權,而沒有主權,而且治權不能繼承。
過去,一個國家的國王一旦死了,兒子繼位,還是國王。現在一個郡守死了,不可能說他的兒子還做郡守。這樣就大大地加強了中央對地方的控制。
「廢分封」、「置郡縣」是秦為了中央集權採取的一個政治措施。
但是,這樣一個中央集權的政治制度,還需要經濟、文化、軍事等方方面面的保障。那麼,秦始皇又是採取什麼樣的方式,來保障這樣一個中央集權制度能夠順利地運轉下去呢?(待續)
編注:本文根據章天亮博士的大型講史系列節目《笑談風雲》之《秦皇漢武》影片版整理而成。
《笑談風雲》是新唐人電視台製作的影片版中國通史,目前出版了《東周列國》、《秦皇漢武》、《隋唐盛世》、《兩宋繁華》、《大明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