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武漢肺炎防疫經驗 登權威期刊

圖為防疫人員進行消毒工作。(中央社)
圖為防疫人員進行消毒工作。(中央社)

【記者蔡艾莎/綜合報導】

台灣對抗武漢肺炎經驗受矚目,美國醫學會雜誌刊登文章指出,台灣團隊迅速認識危機,啟動應變措施,每天向民眾簡報,準確提供訊息安定民心,是迅速應變並保護公民利益的範例。

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3日刊登一篇文章(viewpoint)詳解台灣面對武漢肺炎的因應之道。文章的通訊作者為在台灣具知名度的史丹福大學副教授王智弘(Jason Wang)。

期刊的文章中提到,台灣距離中國很近,且兩地交通往返頻繁,一份研究曾推測,台灣的武漢肺炎病例數應會位居第二。原因包含有許多台灣民眾住在中國,也有很多人在中國工作,兩地人民往來密切。

台灣過去慘烈的SARS經驗,培植了此次迅速應戰武漢肺炎的基礎。文章分析,台灣在SARS發生第二年成立國家衛生指揮中心,結合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生物病原災害中央災害應變中心、反生物恐怖攻擊指揮中心及中央緊急醫療災難應變指揮中心等功能,共同架構完整的防災啟動機制。

因武漢肺炎疫情發生在過年前,文章指出,台灣團隊迅速因應,針對高風險航班實施登機檢疫,且迅速串聯國民健康保險數據、移民署、海關等建立大數據分析,依據民眾旅遊史、臨床症狀等判斷警訊,協助即時找出確定病例。

此外,台灣也使用新科技設計入境檢疫電子系統,旅客在航空公司櫃台報到時,掃描QR Code進入檢疫系統網站,線上輸入健康資料;航班抵台後,開啟手機,健康申報憑證將經由簡訊自動發送;旅客入境時,出示手機憑證畫面,即可快速通關。

針對到過較高風險旅遊區、需在家隔離、檢疫者,可利用手機進行追蹤,確保隔離期間沒有到處趴趴走。

文章也提到,台灣團隊主動擴大社區篩檢,針對流感併發重症且檢驗為流感陰性者加驗,提高武漢肺炎的發現率。

有關資源分配,指揮中心發揮積極作用,包括確定口罩價格、增加口罩生產。此外,台灣團隊對確診者或因檢疫受到困擾者,也同理提供協助,並降低汙名化。

作者統計到2月24日,當時台灣有30例武漢肺炎,在全球病例數排名第十,遠少於當初預估的排名第二。

不過,文章也提出台灣防疫挑戰,包含指揮中心發布訊息主要使用中文和手語,沒有足夠的其他語言與在台灣旅遊或住在台灣外籍人士溝通。此外,目前還不清楚,相關高強度的防疫措施能否維持到疫情結束,且持續被民眾所接受。◇

延伸閱讀
高層防疫 府院規劃異地辦公
2020年03月03日 | 4年前
旅遊業寒冬 日今年經濟恐零成長
2020年03月03日 | 4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