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服喵星人 先搞懂這些貓言貓語

貓的耳朵直立時,表示牠們正處於警戒或專心的狀態。(Fotolia)
貓的耳朵直立時,表示牠們正處於警戒或專心的狀態。(Fotolia)

文/陳霆

也許您正打算收養一隻可愛的貓咪。這些毛茸茸的朋友們,不僅可愛迷人,還擁有各自的脾氣個性,牠們複雜難懂的心思,也讓許多飼主深深著迷。

貓的行為往往代表著不同的意涵,如果我們用人的角度思考牠們,也許會出現會錯意的情況。(Fotolia)貓的行為往往代表著不同的意涵,如果我們用人的角度思考牠們,也許會出現會錯意的情況。(Fotolia)

事實上,每隻貓都有不同的個性,若能更了解牠們,不僅在照顧上更輕鬆,也能維持更好的人貓生活品質,減低抓傷飼主或棄養貓兒的機率。

南澳大學心理學院的研究者們,在調查了超過2,800隻寵物貓後證實,每隻貓都有獨立的個性,並可以類似人類的方式,使用「五大性格因素」來分析。研究也指出,了解寵物貓有助於改善人貓關係。

每隻貓都有不同的個性,若能更了解牠們,不僅在照顧上更輕鬆,也能維持更好的人貓生活品質。(Fotolia)每隻貓都有不同的個性,若能更了解牠們,不僅在照顧上更輕鬆,也能維持更好的人貓生活品質。(Fotolia)

過去人們總認為,貓兒在自然界裡多是獨居,因此寵物貓不太需要和人互動,也不像狗兒那樣忠誠。其實,動物行為學家們已發現,大部分的寵物貓都很喜歡與人互動。一項刊登在《公共科學圖書館》(PLoS ONE)的研究更指出,飼主與貓兒的關係,類似於人類的親子關係,正確對待牠們可以減少貓兒的疾病與問題行為。

毛茸茸的貓咪們,不僅可愛迷人,還擁有各自的脾氣個性。(OZAN KOSE/AFP/Getty Images)毛茸茸的貓咪們,不僅可愛迷人,還擁有各自的脾氣個性。(OZAN KOSE/AFP/Getty Images)

以下內容整理自獸醫與動物行為學家的看法,能幫助你更了解這些獨立又黏人,孤高又優雅的夥伴。

聲音

聲音是貓兒表達情感的重要方式,除了喵喵叫(meows)之外,還有哈氣聲(Hiss)、嘰喳聲(Chirp)、低吼聲(Growl)和呼嚕聲(Purr)等,這些聲音都具有不同的含義。某些品種的貓兒更是「健談」(例如:暹羅貓、東方短毛貓),喜歡用各種不同的聲調呼喊主人。

有趣的是,儘管人們對貓兒的「喵喵叫」習以為常,但野生成貓之間並不會「喵喵叫」。這種叫聲通常是母貓和小貓之間的交流,這也顯示出人類與家貓之間的特殊關係。根據刊登於《發展心理生物學》(Dev Psychobiol)的一篇報告,幼貓能從不同的貓叫聲中分辨出母親的聲音。若能了解貓叫的意義,並給予適當回應,能讓彼此之間的信賴感更穩固。

短短的一次喵喵叫:通常代表「問候」。

重複的喵喵叫:常是貓兒在對你說「你去哪了我很想念你!」

中等音調的喵喵叫:代表一種請求,可能是想吃東西或想要出去玩。

拖長的喵喵叫:代表抱怨,可能是覺得你忘了餵牠,或是其他類似的需求。

哈氣聲(Hiss):在發出這種嘶嘶聲的時候,貓會張大嘴巴露出牙齒,表達威嚇與憤怒。通常這也是攻擊前的最後警告,再繼續進逼貓兒將不惜發生肢體衝突。有時剛到陌生的新環境時,貓兒也會因為緊張不安,發出嘶嘶的哈氣聲。

低吼聲(Growl):如果有陌生的玩具、動物或人突然接近貓兒時,貓兒常會低吼聲作為警告。如果對象是其他貓兒,那可能代表牠在保護自己的食物或玩具。

嘰喳聲(Chirp):也有人稱為貓鳴聲,是一種類似鳥鳴、有節奏的連續嘰喳聲,第一次聽見這種聲音的人往往會覺得很怪異。通常,當家貓隔著玻璃窗觀察窗外的小鳥或松鼠時,最容易發出這樣的聲音。

貓為什麼會發出這樣的聲音?目前,動物行為學家們並沒有共識。我們知道,母貓在安撫小貓或吸引小貓注意時,會發出同樣的聲音。因此有些人認為,這是家貓看見獵物時興奮的叫聲。

也有人認為,這是一種反射性行為。當貓咬住獵物的後頸時,會迅速振動下巴,讓利齒在頸椎之間滑動並切斷脊髓,快速中止獵物的掙扎。這個聲音,是貓兒在模擬咬斷頸椎的動作。

呼嚕聲(Purr):貓兒的呼嚕聲,多半是表達舒適與滿足,就像人類的微笑,狗兒搖尾巴一樣。但值得一提的是,發出呼嚕聲並不總是滿足的標誌。有時,這是一種情感反應,表示疼痛或困擾。許多獸醫都表示,他們曾在生病的貓兒身上聽過呼嚕聲。有些正在生產的母貓,也會發出呼嚕聲來舒緩自己。

耳朵

貓的耳朵非常靈活,牠們在生活中也經常快速改變耳朵的方向。

貓耳朵朝前:耳朵朝前時,通常代表貓咪心情好,或者對某事感興趣。這種狀態下的貓咪較有自信,而且感到安心。

貓耳朵朝後:一般情況下,貓的耳朵往側面或者往後轉時,代表貓咪感到憂慮或痛苦,這種時候的貓,可能處在緊張不安的狀態中,而有易怒、生氣或害怕的情況。

貓耳朵往上直立:貓的耳朵直立時,表示牠們正處於警戒或專心的狀態。

貓耳朵動來動去:如果你觀察到貓的耳朵正在轉動,這代表牠正全神貫注地傾聽聲音。

貓耳朵平放或下垂:貓咪耳朵扁下來,呈現平放的樣子,這種狀況下的貓耳朵又被稱為「飛機耳」。這表示貓咪因為一些不尋常的情況,而產生防衛。這種時候,建議主人不要跟貓咪互動,因為牠們可能會感到緊張或害怕。

眼睛

許多人以為貓咪瞳孔大小的改變,都是跟光線改變有關。其實,貓也常因為情緒而改變瞳孔大小。大體而言,瞳孔放大代表貓咪的情緒是高漲的,只是這個情緒有可能是興奮快樂,也有可能是緊張害怕。

其實,貓也常因為情緒而改變瞳孔大小。(Getty Images)其實,貓也常因為情緒而改變瞳孔大小。(Getty Images)

對貓咪來說,凝視著另外一隻貓的雙眼,意味著挑戰和威脅。貓咪也會緩慢地眨眼睛,這種情況意味著貓感到放鬆和信任。如果你的貓對著你緩慢地眨眼睛,就表示牠很喜歡你並且感到舒適。

尾巴

尾巴舉高:高舉尾巴的貓,情緒是比較積極的,牠們可能感到自信、喜悅,而且願意讓人靠近。同時,牠們可能也是好奇或機警的。

尾巴低垂:下垂的尾巴可能意味著貓想要保持距離,或者感到心情沮喪。另外一種可能是貓咪覺得受到威脅,或者感到害怕。

尾巴擺動:貓咪擺動尾巴可能有多種情況,有可能是牠想要玩遊戲,因此而情緒興奮。但也有可能是發生事情,而心情沮喪。

尾巴的毛髮改變:尾巴上的貓毛如果變硬,則表示貓咪處於防禦狀態。如果尾巴上的毛髮完全豎直,則代表貓咪生氣而且蓄勢待發,準備開始戰鬥。貓咪把尾巴的毛全部豎起來,就是為了讓自己看起來更雄壯,希望能以此擊退敵人。

尾巴塞在後腿之間:尾巴低垂而且擺在後腿之間,代表貓感到恐懼或者受到驚嚇,這時的貓咪可能感到不安全或者焦慮。有時候貓遇到比自己的體型大很多的動物,就會把尾巴夾到後腿間,趴下來縮小身軀,藉此示弱。

身體姿勢

自信友善的姿勢:貓咪在房子裡四處走動,尾巴舉高且耳朵向前,這種狀態下的貓咪是自信且友善的,牠們的頭抬高,顯得十分優雅自在。主人回家時,貓咪經常會做出自信友善的姿勢。

放鬆的姿勢:貓咪側臥或坐著時,腿會捲曲或者自然地伸展,呼吸速度正常偏慢。這種狀態下的貓放鬆且平靜,尾巴也是靜止的。

備戰姿勢:備戰狀態下的貓後腿僵硬,臀部抬高,背部拱起且毛都豎立起來,牠們的耳朵後拉且鼻子略微向前。貓會對著敵人或者威脅「哈氣」(hiss),隨時準備攻擊。

仰躺姿勢:有時候貓咪會仰躺著露出肚子,這種姿勢其實會暴露出貓的弱點,在野外是很危險的姿勢。但是對家貓而言,做出這個姿勢代表牠們覺得環境十分安全,而且可以放鬆和信任。建議主人可以趁著這個時候撫摸你的寵物貓,牠們就會很開心而且滿足。

貓咪側臥或坐著時,腿會捲曲或者自然地伸展,呼吸速度正常偏慢。(Shutterstock)貓咪側臥或坐著時,腿會捲曲或者自然地伸展,呼吸速度正常偏慢。(Shutterstock)

嗅覺

你是否注意過,當家中的貓仔嗅聞到一些東西以後,會瞇起眼,稍微張開嘴巴,翻起上脣,好像正在扮鬼臉?這時候,其實是牠們正在收集更多氣味訊息,這個怪動作還有一個專有名詞,被稱為「裂脣嗅反應」(flehmen response)。

在有主人氣味的環境中,貓兒也會顯得比較平靜。(Scott Barbour/Getty Images)在有主人氣味的環境中,貓兒也會顯得比較平靜。(Scott Barbour/Getty Images)

嗅覺對貓非常重要,辨認彼此、判斷領域、躲避敵人、尋找食物以及傳遞異性之間的訊息,都會大量運用到嗅覺。許多學者指出,貓辨認主人的方式主要是依靠聲音與氣味,在有主人氣味的環境中,貓兒也會顯得比較平靜。

其他貓兒行為解讀

了解幾種貓咪的常見行為,也可以幫你解析這些行為發生的原因和意思。

1.貓會到處磨蹭

貓經常會對人或者物體磨蹭,其實,貓咪用臉摩擦時,並不是在撒嬌,牠們是利用貓的頭部、臉頰和下顎等處的腺體,將氣味標記在不同的地方。每隻貓咪其實都在設定自己的氣味地圖,並用標記氣味的方式畫出領土,空間中的區域、物品甚至主人,都是他們可以標記的範圍。

2.用腳推推軟的東西

獸醫肖恩·麥考馬克(Sean McCormack)說,「小貓在吸奶時會踩踏媽媽的肚子,是因為這麼做可以促進催產素(oxytocin)和催乳素(prolactin)等快樂荷爾蒙分泌,進而讓貓媽媽分泌更多乳汁。」

但這種行為有時候也會延續到貓長大之後,許多主人發現,自家的貓會在主人身上或者棉被上做出用腳踩踏的動作,由於這個動作常見又可愛,所以常被人戲稱為「做麵包」(make bread)。成年後的貓做出「做麵包」的舉動,可能代表他們感到快樂而滿足。或者,也有可能是牠們想要尋求安慰,或者抒發無聊和焦慮。

3.為彼此理毛

貓一天大約會花8%的時間理毛,理毛可減少貓兒身上的寄生蟲,也可以去除貓兒身上多餘的氣味。熟悉的貓兒會為彼此理毛,許多主人也曾被貓兒理毛的經驗,這代表牠對你很關心。

然而一項研究指出,雖然貓兒和人類的口腔都有許多細菌,許多對貓沒有影響的細菌,在人體上卻會致病。如果你身上有傷口,要避免被貓舔拭,以免造成傷口感染。一項統計指出,約有50%的貓咬傷會造成感染,需要謹慎對待。◇

 

延伸閱讀
校.貓
2019年12月09日 | 5年前
照顧流浪貓 俄小鎮徵「貓統帥」
2018年12月21日 | 6年前
2500公尺山巔 赫見貓咪「迎賓」
2018年10月30日 | 6年前
五貓圖
2018年10月11日 | 6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