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科技戰 外媒:北京留不住人才

【記者吳英/編譯】

美國總統川普於2017年1月上任後,積極應對來自中共的威脅。除了美中貿易戰外,最受矚目的是兩國在新興科技領域的競爭。外界預測,美中科技戰將在2020年白熱化。專家分析,人才通常是取得科技優勢的關鍵,然而北京在吸引人才方面遠落後於美國。

2019年,北京一名技術高階主管發表文章稱,中方積極培養的技術人才數量,將很快超過美國。然而,新一期的《外交官》雜誌(The Diplomat)報導,北京近20年來雖然把吸引國際人才列為優先事項,但是面臨極大困難,華盛頓仍擁有人才優勢。

文章說,中共推出「千人計畫」等數百個人才招募計畫,努力吸引海外頂尖人才,但是最終並未成功,主要原因是中共不願意放棄集權統治,持續嚴格控制人民。

文章說,北京於2008年啟動「千人計畫」,據估計,截至目前為止,已招募了7,600多名科學家和工程師。但是,這些參與計畫的專家幾乎都是中國公民,僅不到400人(約5%)是外籍公民。

除了招募人才計畫未能如願吸引外籍專家外,北京2016年僅發出1,576張永久居民身分證,雖然比前一年同期增加一倍多,但仍遠遠落後於美國當年發出的120萬張綠卡。

據《自然》期刊2012年對2,300名國際理工專家的調查,雖然近60%受訪者認為中國將在2020年對理工領域產生重大影響,但是僅8%表示會考慮移居中國,而有意願移居美國的比例為56%。

中國招募國際人才的最大障礙與其政治和職場文化有關。對中共來說,許多因素很難改變,例如共產黨在大陸職場中的核心地位及缺乏績效評估等。

選擇到中國工作的外國籍科學家,通常被迫「學習在中國的實驗室中處理政治問題」。許多人抱怨,想要獲得獎勵或晉升,必須與研究主管人員或共產黨幹部建立私人關係。如此一來,外國人以及所謂的「海歸」(即出國學習或工作後返回中國的公民)中國籍專家將處於明顯劣勢,無法和中國本土研究人員競爭。

除此之外,語言障礙、無處不在的網路審查及環境惡劣等問題,也是北京無法吸引國際人才的原因。

《外交官》舉例,化學家威斯特(Olaf Wiest)選擇在北京大學兼職,主要原因是中共的「防火牆」。因「千人計畫」到清華大學任教的義大利物理學家基里貝拉(Giulio Chiribella),僅待了3年就離職,原因是前景不明、語言障礙,以及不想在北京撫養孩子。

著名的理論物理學家萊昂哈特(Ulf Leonhardt)僅在華南師範大學待了一個夏天,因為他發現他所獲得的補助金及薪水,大部分被管理人員挪用。

中國的海歸學者或許可以彌補北京無法招募到國際人才的不足,但是現實的情況是,在美國獲得博士學位的中國公民,選擇留在美國工作的人數並未減少,海歸者對中國國內的工作並不滿意。◇


延伸閱讀
迎元旦寶寶 新手爸媽展歡顏
2020年01月01日 | 4年前
英預言家:2020年中國發生革命
2019年12月26日 | 4年前
屬於瘋狂球迷的追賽旅行
2019年11月27日 | 5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