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護不易 專家:台灣有四大橋梁殺手
南方澳跨港大橋日前應聲斷裂,總統蔡英文指示,將優先補強與養護台灣的老舊橋梁。橋梁工程專家、中央大學土木系教授王仲宇說,這座橋是較新的設計,若好好保養,橋齡絕不會只有21年,而台灣的氣候地理環境存在四大橋梁殺手,養護單位可依此進行橋梁的破壞模擬,對特定構件優先檢修。
王仲宇表示,以橋梁斷裂的影片推測,該橋的斷裂原因應是纜索的固定端出狀況,且推測是因爲一個構建的損壞,而產生骨牌效應,導致整座橋結構性的崩塌。他認為,這是在工程上必須避免的,「這樣的斷橋方式非常少見,現在國際間的橋梁工程師,都想了解這座橋梁斷裂的原因。」
王仲宇表示,南方澳跨港大橋的橋梁只有21年,且這座橋是以預力施工技術建成的纜索橋,相較於早期的鋼筋混凝土橋、預力混凝土橋,它是比較新的設計,只要好好維護與保養,橋齡不會只有21年。
王仲宇表示,台灣應該汲取這次教訓,在橋梁的檢修上,以預防式的養護代替反應式的養護。目前針對橋梁預力纜索的連接處,多靠望眼鏡目測方式評估纜索與構件的養護狀態。未來,養護單位對橋梁纜索需進行更高級的震動量測,且必須設計出更精確的評估表格,供檢測人員依循。
台灣的地理環境相當複雜,使得橋梁較易出現耗損,養護較為不易。王仲宇說,台灣橋梁的一號殺手是洪水,由於橋墩的基礎遭到水流的淘刷,使得基礎裸露且容易折斷,過去有許多橋梁就是因此毀壞。
王仲宇說,第二是台灣的河流從高山到出海間的距離僅80公里,這導致一有大雨,山上的土石的衝擊力相當大,導致橋梁因此耗損。莫拉克颱風時,有許多橋即遭到土石的沖毀。
至於地震部分,王仲宇說,在921地震後,台灣針對橋梁的耐震補強設計進行深入探討,並提高與補強橋梁的耐震設計,因此,台灣的橋梁在面對地震的威脅相對嚴謹;另外,有許多橋梁位於溼熱、腐蝕的環境裡,尤其是在港口的橋梁,其鋼構經鹽分、海風、潮汐等作用影響,腐蝕效率相當高。這次事件也突顯出必須更重視橋梁結構物遭腐蝕的現象。
王仲宇說,橋梁的壞因相當多,他建議橋梁檢測人員,未來可模擬橋梁遭到破壞的模態。目前橋梁分為21個部位,可針對特定容易遭到破壞的構件進行較優先的檢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