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大外宣影響國軍 專家解析「認知空間作戰」
對於中共是否針對國軍發動認知空間作戰,動搖國軍的國家認同、愛國心及忠誠度?戰略學者何澄輝指出,中共透過大外宣對國軍進行認知空間作戰,不斷灌輸國軍必敗論等弱化國軍,對台灣軍隊忠誠意識影響不大,比較大的問題是信心危機。戰略學者蘇紫雲說,判斷能力薄弱的人容易被認知作戰混淆、吸收。認知作戰包括三戰以及經濟戰。
台灣戰略模擬學會研究員何澄輝表示,中共認知空間作戰一直都有,不一定針對國軍,而是對台灣進行認知空間作戰,因為這是他們的重點之一。但是在認知空間作戰中,過去早期對國軍有所謂心戰,現在透過更大規模如資訊戰模式進行。國軍畢竟是軍事單位,他們會比較提防,也比一般民眾有概念。
國防安全研究院資源與產業研究所長蘇紫雲表示,所謂的認知作戰是對台灣社會整體,所以在各個領域都可以發現。判斷能力薄弱的人容易被混淆、容易被吸收。認知作戰整體戰略跟三戰(輿論戰、心理戰、法律戰)脫不了關係,只是加上經濟戰,經濟戰最容易滲透,比法律戰、心理戰都容易滲透。
蘇紫雲指出,中共經濟戰就是給人看假象,例如:表面上中共政權是大有為政體,經濟表現、地方建設良好、高鐵也是全世界最多,這些都可能成為很容易行銷的標的,但卻沒有人會注意背後中共犧牲了多少環境與民眾權益。
中共利用大外宣 試圖降低國軍信心
何澄輝表示,中共認知空間作戰是透過社會方方面面,由外向內,而不是像過去單純針對特定的高價值、敏感目標做重點工作。過去共諜強調單線、隱蔽做法,現在已經改變,他們還是有(鎖定)發展對象,可是對國軍的認知空間作戰中,已透過更繁複的大外宣,由外向內,對外先做形象宣傳,例如:不斷灌輸中國非常強大、國軍必敗論等弱化國軍。
何澄輝指出,認知空間作戰還有個特點是強調社會不同群體的嫌隙,見縫插針擴大彼此矛盾、激化彼此對立。共諜利用很多社會議題如年改、裁軍等矛盾,造成國軍與民眾之間的嫌隙。台灣這幾年軍民溝通較佳,軍民關係有所改善,比戒嚴時期好很多,特別是在防災方面,國軍常常發揮重要角色、關鍵力量,民眾對軍隊信任度有所上升,共諜滲透比較不成功。
何澄輝表示,中共由外對內宣傳的過程中,對台灣軍隊忠誠意識影響不大,比較大的問題是信心危機。信心危機是中共宣揚國軍必敗論、共軍比較強大,或宣揚待在國軍沒有前途等,這部分比較複雜,因為它所涉及的不單只是宣傳,而是台灣面臨未來戰爭型態改變,軍中會有很多改革,包括編制與作戰目標不太一樣。
何澄輝說,軍隊改革必然有些人不適應或有些部門被縮編引發不滿、迷惑、擔憂,這些問題都會使得軍中信心減弱。軍隊內部信心危機始終存在,也是中共滲透時,認知作戰的著力點,利用國軍對軍事生涯或職涯的不確定所產生的信心危機。
軍聞引述中共說法 親中媒體混淆視聽
認知空間作戰在環境上受限,何澄輝表示,為了開展認知空間作戰,先做的鋪陳是改變環境,而改變輿論空間則是中國(共)政權做的最多的工作,如大外宣、孔子學院國際大戰略做法。對台灣也一樣,像是利用台灣親中媒體或它所掌控的媒體進行宣傳,包括軍事新聞,台灣很多軍事新聞有問題,內容、論調全部來自中共官方,缺乏正反意見並陳、缺乏優劣並立,單方面以中共部門的宣傳文字當作報導。
蘇紫雲指出,間諜隱而不發、潛伏著,他的目標很簡單,發展組織、獲取情報,通常比較少用到假訊息,即使運用假訊息也只是在目標周邊發展假情報,而不會擴大到整個社會層面,整個社會不是間諜的作業範圍,而是認知作戰的戰略層面。
關於認知作戰對假訊息的運用,蘇紫雲表示,民主化過程各種聲音並陳,最重要的是民眾資訊識別能力養成,而養成需要時間,但他很樂觀,因為資訊越透明,假訊息一開始雖有滲透力,可是很快就會被另外一批網民更正,烏克蘭就是用這種方法,抵銷俄羅斯假訊息的威脅。歐盟反制假訊息的法令,要求社群媒體有更正假訊息的義務,各個國民主國家都在發展相關的方法反制假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