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群覺醒路 原住民族正名25週年特展

原住民族正名運動是原住民族的覺醒,保留自己的文化與族群的精神。圖中為原民會主委夷將Icyan,也是原運的前輩。(原民會提供)
原住民族正名運動是原住民族的覺醒,保留自己的文化與族群的精神。圖中為原民會主委夷將Icyan,也是原運的前輩。(原民會提供)

【記者耿豫仙/台北報導】
原民會夷將Icyang主委表示,原住民族是臺灣原來的主人,但從17世紀以來,在外來政權的殖民統治與同化政策下,不僅被冠以汙名化的名稱,原住民族的生存與自我認同也受到嚴重侵蝕,原住民族正名運動更是歷經長達10年的努力,才在1994年8月1日,將沿用40餘年的「山胞」正式正名為「原住民」。

原住民族正名運動今年適逢25週年,原住民族委員會與國家圖書館共同合辦「還原正名:臺灣原住民族正名25週年主題特展」,特展以原住民族的觀點出發,回溯1980年代族群覺醒的道路,正名運動一路走來艱辛卻可貴,字裏行間透著當時的景況,真能理解「正名」對於原住民族的重要意義。

30年前的舞台上,一位飾演吳鳯的小孩被村民射殺,在舞台中慢慢倒下,村民發現被射死的竟然是吳鳯後悔不已,痛哭流涕。30年後,飾演吳鳯的小孩長大了,但卻走上街頭抗議吳鳯的故事有鄙視原住民的內涵,要求從國小課本刪除。那小孩就是現在居住在阿里山,62歲、鄒族的石明雄牧師,原住民族正名運動的前輩。

石明雄也表示,原住民族在這塊土地上經歷過太多的統治者,失去了原樣,一次次的正名運動讓原住民族重新找回自己的樣貌,自由自治,與土地連在一起。作為一個原住民的後代要努力前進,記住原住民族的原樣。

本次特展共規劃6個展區,以時間軸來闡述原住民族正名之歷程,特展從昨(23)日起至8月11日止,在國家圖書館文教區1樓展覽室展出,免費參觀。◇

延伸閱讀
部落旅遊發展 六國友邦來取經
2019年05月19日 | 5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