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抗藥結核病治療 北醫研究解決長療程問題
全球新感染案例患多重抗藥性結核病約占20%到25%,患者因延誤治療、不願依循醫囑致死率高。世界衛生組織(WHO)推薦的多重抗藥結核病長療程方案須治療約20個月,使用5種以上藥物,治療時間長,也讓多重抗藥結核病平均完治率不到六成。台北醫學大學研究團隊發現,使用新的藥物搭配治療有多重抗藥性的結核病患,能夠將治療時間縮短到9到11個月。
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系內科副教授、萬芳醫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江振源表示,結核病是一種慢性傳染病,治療結核病的時間很長,使結核病患者容易復發。新發現的「短程療法」,使用高劑量抗生素莫西沙星(moxifloxacin),及以往都用於治療麻瘋病的氯法齊明(Clofazimine),再搭配其他藥物來治療多重抗藥性結核病人。
研究團隊花了近10年時間,進行跨國的第三期臨床試驗,最後證實這個短程療法療效與傳統20至24個月的長程療法效用相當。江振源表示,「短程療法」的療程時間短、費用低,治療過程中的折磨相較以往少,也提升了病人治療意願,相信未來將逐漸成為多重抗藥結核病的主要治療方法。
江振源補充,2007年起衛福部疾管署推動多重抗藥結核病的防治,當時台灣有4百多名多重抗藥結核病人接受治療,約在10年後,病人數已降到約2百名、中斷治療的比率降到3%以下,顯示醫療資源的投入,強化了醫療照護的品質,且提高病人接受治療的意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