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興起知識付費 爭議跟著來
2016年中國興起的知識付費,到2018年已擁有超過49億元(人民幣,下同)規模市場,用戶規模達到2.92億人次,發展迅速。「優質內容」是這類產品的主打。不過,與此相關的爭議也值得關注。
知識付費的產生
由於網路流量紅利下降,免費軟體遭遇瓶頸;再加上訊息爆炸,網民在篩選訊息上遭遇「恐慌」,中國出現了以內容吸引用戶付費前來聽、看的新商業模式。
2015年3月13日,果殼網推出產品「在行」,通過支付費用,約見不同領域的行家,並與之進行一對一見面約談。
2016年,中國網路連續出現相關產品,甚至產生爆款產品,因而2016年被稱為「知識付費元年」。
2016年4月1日,中國知乎網站推出「值乎」,即用戶關注知乎微信公眾號後,可在微信朋友圈分享訊息,其他人須付費才能看到,付費者若覺得滿意,錢就歸作者,不滿意錢就歸知乎官方。此款產品當時刷爆微信朋友圈。隨後,知乎還推出付費語言回答等。
5月14日,知乎又宣布「知乎Live」正式上線,使用「語音+文字+圖片」的方式在線回答網民問題,但網民需提前買票進入「知乎Live」。
5月15日,「在行」推出「分答」語音上線,即通過付費,在此平台上快速找到可以幫助自己的人,並能聽到一分鐘的答疑解惑內容。當時該平台上有王思聰、汪峰、章子怡、羅振宇等明星、媒體人,迅速刷爆朋友圈。上線不足2個月,付費用戶超過100萬,交易總金額超過1,800萬元。
6月,李翔在「羅輯思維」(羅振宇的自媒體)內容付費APP上推出《李翔商業內參》。騰訊科技2017年1月19日報導稱,《李翔商業內參》上線3個月後,獲得7萬訂閱用戶、1,400萬元營收。
6月6日,中國主持人馬東攜手辯論節目《奇葩說》的專業級辯手,在喜馬拉雅FM,推出一款名為「好好說話」的音頻課程,主要內容是從溝通、說服、辯論、演說到談判,教用戶「把話說得漂亮得體」。
《第一財經》2016年6月21日報導稱,該產品上線當天,喜馬拉雅FM官方數據顯示,銷售額突破500萬元,10天後,銷售額升至1千萬元。
迅速發展
新浪科技2018年報導稱,截至2017年8月,知識付費用戶超過5千萬人。
鈦媒體2019年2月7日報導稱,得到、知乎、喜馬拉雅、咪蒙、輕芒等陸續登台,中國網路出現針對不同場景、不同群體兜售「思維方式」的產品。2018年知識付費用戶規模達2.92億。
專注內容付費的技術服務商「小鵝通」,也參與其中。不過,「小鵝通」並不生產內容,而是生產服務能力。千聊、新知榜也是這一類,即面向B端(企業端用戶),幫助內容創作者擁有自己的內容變現平台。
蜻蜓FM2017年也加入知識付費,同年6月,蜻蜓FM首次推出會員服務,還開辦91蜻蜓日、123超級知識節等活動。
上海專業的市場調查和諮詢公司「艾瑞諮詢」的〈2018年中國在線知識付費市場研究報告〉顯示,2017年,知識付費產業規模約49.1億元,2020年,預計達235億元。
「小鵝通」的〈2019知識付費內容分銷白皮書〉顯示,知識付費這兩年,正從網紅經濟到知識付費,再到輕量級線上教育過渡。
報告中的數據顯示,2017年「小鵝通」教育培訓用戶僅14.3%,2018年底則超過40%,教育培訓行業的客戶收入接近總收入的20%。
同時,知識付費產品服務人群從一二線城市向三四線城市延展。2017年一線城市用戶比率為17.1%,2018年三線城市用戶比率升至19.6%,三四線城市用戶的付費意願增強,人數比率增大。
優質內容是關鍵
上述「小鵝通」〈2019知識付費內容分銷白皮書〉中說:「市場永遠渴望優質內容。」
報告給出的例子是,1月「小鵝通」好課聯盟分銷榜單中,優質內容及相應知識店鋪登榜;並且在歷次榜單上,生產優質內容、或分銷優質內容的產品總會出現;同時,老牌優質好課的銷路依然順暢。
「轉化數據與推文持續更新的作用下,『老牌優質課』一直是復推即可保證分銷收益的『硬通貨』。」
2018年2月7日,創於2010年的中國資訊網科技博客「36氪」刊登專訪果殼網 CEO、「在行」創始人姬十三的報導中,姬十三提到,做好知識付費平台,第一條線就是內容線。
他說,知識付費平台要想在此線生存下來,「必須完成自己的內容深耕,深化、細化自己的內容優勢包括服務優勢,解決用戶的核心知識需求」。
鈦媒體在2019年2月7日的報導中說,知識付費的本質在於「為優質內容付費」。
知識付費平台出現的亂象
艾瑞諮詢〈2018年中國在線知識付費市場研究報告〉顯示,知識付費平台最大的爭議是產品同質化特徵明顯,抄襲之風盛行,不少網路大V都被扒出有盜竊、侵權行為。
例如,2017年6月,知名營養專家顧中一披露,健康領域大V「白衣山貓」,不僅抄襲其他專家已發表的科普文章,還存在先找專科醫生回答網民相關問題,再轉售給網民的現象。
知識付費產業,因買賣雙方存在互動性、即時性強的特點,給版權保護帶來難度;同時,此產業屬於新興產業,目前無明確監管條例。有業內專家稱,若無法及時明確知識產品歸屬權,將影響整個知識付費產業良性發展。
另外,《北京青年報》2018年曾報導,一位某知識付費產品內容編輯稱,僅一年,各大平台產品就出現「高度的同質化」。如:得到、喜馬拉雅、新世相讀書會、樊登讀書會等,在選書、講述模式上很相似。
在2017年10月下旬,網路上流傳的一篇名為〈羅振宇的騙局〉的文章曾引發網民熱議。文章表示,大部分知識付費都是「大忽悠」,羅振宇是在販賣「焦慮感」。
2017年5月,《李翔商業內參》第二季更名為《李翔知識內參》,年費降為零,創作者李翔進入團隊成為總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