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景不妙?陸網企爆裁員離職潮
在美中貿易戰、中國經濟放緩等衝擊下,曾經火爆一時的中國科網股(科技網路股),如今前景堪憂。2018年底至今,包括美團點評、京東、滴滴等數十家知名網企均傳出裁員消息,其中騰訊裁減管理層一成人員的消息甚囂塵上,被指是史上最大一輪管理層裁撤行動。
傳騰訊裁一成中層員工
中國網媒「36氪」引述消息人士的話指,騰訊在2018年底開始裁走約一成(20名)中層員工。騰訊有約200名中層員工。據了解,這是騰訊第三次組織架構調整的後續動作之一。去年12月內部員工大會後,騰訊開始裁撤一部分中層管理人員,主要包括總經理、副總經理、助理總經理等級別,個別副總裁也在被裁之列。而這些被裁的員工主要是老臣子。消息聲稱公司要「內部年輕化」。
彭博報導也稱,騰訊控股向大約10%管理層人員發出警告,在增長降溫及競爭加劇之際,公司正準備整頓人力資源。
截至截稿為止,騰訊未有回應裁員傳言。不過,有關騰訊裁員的消息,早在去年中就甚囂塵上。傳媒引述騰訊總裁劉熾平在騰訊20周年會議上曾表示,未來一年內,有10%不再勝任的管理幹部要退下。
騰訊在香港有股王之稱,也是亞洲最大市值公司,公司將在本週四宣布業績。外界預期在大陸經濟下行壓力加劇,加上當局審批網絡遊戲及手機遊戲業務下,券商界對騰訊去年第四季的業績看法偏向保守。
騰訊從去年以來,負面消息不斷。包括中共當局曾暫停審批新網遊及手遊許可,黨媒狂批騰訊網絡遊戲、大股東Nasper 17年首度減持等,均令其股價連續暴跌。另外,騰訊黨員人數由去年的七千多名膨脹至現時的過萬名,黨委權力日益擴大,更引起投資者憂慮。
騰訊股價2018年1月29日創出475.72港元史上高位,在10月30日創下252.2港元的低點。短短幾個月,股價一度大跌47%,市值損失已經遠遠超過2,500億美元(約兌19,624億港元),是所有上市公司中最糟糕的一個。
就在騰訊公布業績前幾天,中共工信部3月16日針對手機APP收集個人資料問題,要求騰訊、百度、華為、小米等中國主要應用商店全面下架「社保掌上通」APP。
香港聯交所資料顯示,北水去年累計減持335.5億元騰訊。延續去年的走資潮,今年初至今,騰訊累計錄得3.1億元淨流出,19日收報370港元,沽空9.51億元,占港股總沽空金額的7.53%,位居第二。
學者:科網股不值得投資
自去年12月以來,中國數十家網路企業包括知乎、美團和摩拜等相繼傳出裁員消息,引發科技網企裁員潮的恐慌。儘管大多數公司皆強調屬公司常規的人員調整,但有專家卻認為,此次裁員潮應歸類為經濟放緩的「擠泡沫」現象。
據媒體報導,除知乎最先傳出裁撤20%員工的消息外,美團、摩拜、鬥魚、趣店和錘子科技等公司也相繼入列。儘管他們對外解釋,多是內部優化或調整,但有業界人士稱,其實就是變相裁員。
香港中文大學經濟系客座副教授徐家健認為,騰訊等科網企業爆發裁員潮,主要是美中貿易戰下,中國整體經濟大環境變差的衝擊影響所致。事實上,不只是製造業,這些高科技網企也陸續傳出風險。
香港中文大學劉佐德全球經濟及金融研究所常務所長莊太量也稱,不看好科網股的前景。因為大陸科網股沒有長期的技術支持,主要是靠短期項目獲利,很多科網股都是炒作上市後即被套現,基金普遍減持,不願意長期持有,就說明科網股系「炒作的意味太濃」。他認為此次裁員潮是汰弱留強。
「同股不同權」被批毀公平 美團、小米小股東未受惠
在此波科網股裁員潮中,多支在港上市的中國科技網路企業都表現差劣。踏入3月公布業績高峰期,上市僅半年、香港第二支「同股不同權」新經濟股美團點評(3690)上週放榜,去年虧損高達1,154億元人民幣。創下香港史上虧損最高紀錄,嚇壞不少投資者。
在放榜前夕,摩拜單車確認結束部分亞洲地區業務。摩拜單車去年底,曾傳出總裁辭職及裁員消息,從現有的1千人團隊中大裁300人。
小米高層相繼請辭
另一支小米集團(1810),是香港首支同股不同權股票。雖然19日放榜,2018年轉虧為盈,賺135億元人民幣。但股票從去年7月上市僅10個月,股價節節下滑,港台管理層也掀離職潮,連特首林鄭月娥的兒子林節思近月亦悄悄離職。此外,同為香港人的小米聯合創辦人黃江吉,以及小米台灣總經理李佳封也先後宣布辭職。
林節思2016年4月起加盟小米擔任營運經理,據悉與中國公司文化格格不入,入職兩年多以來也未受重用,故心生退意。就林節思離職,小米及特首辦皆拒絕評論。
小米、美團都是實行同股不同權。事實上,有關同股不同權一直在金融界有很大的爭議,擔憂主要股東的權力更大,對小股東更不利。
但港交所和林鄭曾多次表態支持「同股不同權」機制,最終令港交所成功在去年4月底起改制,為迎合中國新經濟企業來港上市,但至今只有兩家成功上市。
亞洲公司治理協會(ACGA)及中信里昂證券去年底發布2018年《公司治理觀察》報告指出,由港交所引入的「同股不同權」(WVR)架構破壞市場公平原則,或對投資者造成不公平情況,對亞洲監管體系產生負面影響。
科網企業跟黨走 命運多舛
值得留意的是,這些陷入困境的中國科網巨頭,過去曾多次積極推進黨建,在政治上討好中共,被認為是中共座上客,和政府關係良好,如今卻命運多舛。
「美團點評能取得一些發展,最感謝的就是黨和國家。」美團點評曾在中共十九大前宣布成立黨委,創辦人王興在致辭時為中共大唱讚歌,又說要用優異成績迎接十九大「勝利召開」。
小米早在2015年成立黨委,由聯合創辦人、副總裁劉德擔任黨委書記,小米董事長雷軍曾到場致辭。中共官媒《環球時報》曾發表評論文章力撐小米「姓黨」,指小米的舉動「應得到社會的掌聲」。
中國三大網路巨頭包括阿里巴巴、騰訊和百度,早在8年前已成立黨委,其中騰訊去年的黨員人數較前年大增一半,已過萬人。現任阿里巴巴黨委書記是邵曉鋒,曾在中共公安部門工作。
香港媒體報導稱,至今至少有123間香港的國企、央企已更改公司章程,將黨委寫入章程,包括八隻藍籌股。有股壇長毛之稱的David Webb曾評論稱,共產黨的目的是鞏固黨的權力,但在章程中給任何人或組織特權,都是壞主意。
時事評論員桑普接受本報採訪時曾評論道,這些所謂的中國民企其實都是黨企,由黨來控制和操縱這些企業,而中共加強黨的領導的原因,在於中共現在缺錢,需要進一步拿這些科網巨頭開刀,名正言順控制上市公司,「原本還有一些話語權,現在則是由黨做決策。」
不過,這些黨企如今不僅業績下滑,而且如華為、騰訊、小米等均被視為中共間諜企業,被歐美等國限制或禁止到當地投資,華為等更面臨被起訴的命運,聲稱要過「苦日子」。率先表態將推動黨委寫入公司章程的中國共享單車「ofo」也頻傳陷入財困,在香港業務終瀕臨崩潰。
桑普強調:「跟黨走反而走厄運,黨操控了企業決策權,這些企業只是黨的白手套,用完即棄,這對所謂的民企是一個大警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