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滿一國兩制破產 港人掀移民潮

香港回歸後,不少港人對前途感到憂慮,決心移居外地。圖為香港市容。(pixabay)
香港回歸後,不少港人對前途感到憂慮,決心移居外地。圖為香港市容。(pixabay)

【記者李怡欣 /綜合報導】

香港回歸後,不少港人對前途感到憂慮,決心移居外地。香港學者分析,該現象與政治爭議和生活壓力有關,其中年輕人想移民比例明顯增加;移民目的地除了美加澳,台灣環境友善與低移民門檻,都是吸引港人入籍的原因。日前, 台北政治風險諮詢機構表示,鑑於許多港人對香港的幻想破滅,移民到台灣的這種趨勢會持續下去。

香港在1980年代末至1990年代,掀起數十萬港人移民外國熱潮,其中高峰是1989年六四事件後的五年,約有30萬人移出香港,過後十餘年移民潮消退,直到近期,香港移出人口又再度回升。

據德國之聲報導,香港理工大學社會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鍾劍華表示,年輕人移民意向與人數有上升趨勢,甚至有人大學還沒畢業,就希望盡快存夠錢,申請到台灣、美國、加拿大、澳洲等地,希望移民的年輕人在增加,這跟過去移民人口多以30至40歲以上經濟實力者不同。他身邊朋友、學生就有不少例子,「光是移民台灣就有好幾個」。

鍾劍華說,這現象跟香港近年政局爭議有關,特別是2011年發生和平佔領中環事件後,年輕人對社會現狀不滿卻無力改變,加上香港物價與生活壓力太大,年輕人買不起房,留在香港沒作為,乾脆移民他方算了。他說自己的大兒子去(2018)年從美國的研究所畢業,深覺「香港已經沒有希望了」,於是選擇留在美國。 

一名20多歲的薛先生,在澳洲待9年,從當地大學畢業後回香港一年,卻決定再赴澳洲正式申請移民,他說,北京承諾「50年不變」,實際上卻讓香港變得很陌生,加上生活及工作壓力太大,讓他喘不過氣來,不只他,身邊不少同輩都想離開香港「你問10個人,10個人都告訴你他們想走」。 

香港移民顧問公司統計,2018年香港申請移民件數較2017年上升約兩成,目的地仍以美、加、澳為主,但移民台灣的個案有增加,同時,年輕人諮詢移民的比例有明顯增加,更不乏20歲出頭者。 

港人幻想破滅 移民台灣增溫

中共1997年接管了香港後,香港有人擔心香港的言論自由會慢慢受到削弱。而台灣1940年代以來就實行自治,1980年代民主化。

香港人阿芬與先生在2017年移民台灣新北市,阿芬說,比起美加澳移民門檻動輒數百萬加元或美元,台灣財力證明僅需新台幣600萬相對容易,再者,她對北京破壞「一國兩制」承諾,趨嚴香港管治不能接受,因此決定移民。來到台灣,感受台灣人友善親切及樂於助人的態度,不少香港朋友也向她打探移民台灣的機會。

台北政治風險諮詢機構伊特金斯執行董事吳瑞國說:「來到台灣的香港移民將持續增加。過去幾年這個數字持續成長,鑑於許多港人對香港的幻想破滅,移民到台灣的這種趨勢會持續下去。」 

現居台灣的香港退休教授朱康明說,若有人感覺香港的前景難以預料,他們就會離開那裡,而台灣的言論自由更濃。

台灣佛光大學公共事務教授劉義鈞表示,來到台灣的移民幫助激勵仍在香港為民主事業奮鬥的活動人士。而台灣吸引港澳移民的亮點在於,華人生活圈、中文環境,坐飛機90分鐘便可回到香港,而且,台北一套公寓的花費不及香港的一半,移民還可以享受台灣的全民健保。

香港「麥難民」增加  靈魂和生活充滿空虛

有一群人夜晚沒有在溫暖舒適的被窩裡,卻在麥當勞度過漫漫長夜,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在今年6至7月間,共有334人夜宿在24小時營業的麥當勞內,把麥當勞當作自己的「家」,因此被稱為「麥難民」。相較於2013年,當時「麥難民」僅57人,在短短5年內,竟成長了6倍。

調查顯示,夜宿麥當勞理由,以經濟問題居多。超過7成「麥難民」有居所,但因貧窮、無法負擔冷氣電費,又或者是家庭因素,導致有家歸不得,或因居住環境惡劣、節省上班交通費及時間等種種因素,選擇到24小時麥當勞過夜;另有約3成表示,麥當勞是自己的唯一住所;其中57%表示自己有全職、兼職或自僱工作,43%沒有就業另外;「麥難民」平均年齡53.4歲,當中最年輕19歲、最年長79歲。 

台灣網友謝宛芸曾實地採訪香港麥難民,受訪男子每天晚上都到麥當勞過夜,而且白天還有工作,男子失落表示:「盡可能地學習,然後珍惜,珍惜你的家人、朋友,因為你不會知道下一站在哪裡」,對此,專家表示,麥難民不僅口袋貧乏或財富匱乏,而且他們的靈魂和生活都充滿了空虛,因此人們需要改變社會態度,而政府更要這麼做。

延伸閱讀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