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債務問題 專家:比貿易戰更棘手

陶冬表示,近年來,中國的銀行不做放款業務,反而是建議企業到旗下的「資產管理公司」借款。圖為示意圖。(Zhang Peng / LightRocket via Getty Images)
陶冬表示,近年來,中國的銀行不做放款業務,反而是建議企業到旗下的「資產管理公司」借款。圖為示意圖。(Zhang Peng / LightRocket via Getty Images)

文/記者莊麗存

儘管美中貿易戰暫時休兵,也成了2019年全球經濟的最大變數,對中國來說到底會有多大衝擊?瑞士信貸私人銀行大中華區副董事長陶冬認為,2019年全球經濟經成長會「緩步溫和下滑」,中國去槓桿問題,比貿易戰還棘手,因為債務問題「怵目驚心,已到了非解決不可的地步」。

展望2019年全球經濟成長雖仍能維持,但過去半年美中兩國批准實施貿易措施的負面影響,及主要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的前景疲弱,全球經濟仍受各國金融貨幣環境非同步性、國際油價波動、貿易緊張局勢、政策不確定性、金融市場緊縮等阻礙,全球經濟成長的下行風險增加。

陸債務問題 因銀行表外業務

陶冬以「怵目驚心」形容近10年中國債務成長問題,他指出,正常情況是消費者到銀行存款,銀行再放款給企業,形成「消費者─銀行─企業」的傳統資金鏈,可以透過提高利率來去槓桿,但目前中國大陸卻無法,因為中國債務問題是建立在銀行的「表外業務」。

陶冬說明,近年來,中國的銀行不做放款業務,反而是建議企業到旗下的「資產管理公司」借款,並建議消費者將存款轉買理財產品,使得資金鏈轉為「消費者─理財產品─資產管理公司─企業」,銀行藉此規避監管。

陶冬表示,銀行「表外業務」擴張推動中國經濟成長,許多無法從銀行借到錢的組織,例如地方政府、民營企業等,都透過表外業務籌資,因此當中共國務院副總理劉鶴實施「去槓桿」,大量關閉相關組織後,中國出現大規模的信貸下滑,企業現金流浮現斷裂壓力,2018年前10月中國信貸違約次數,創下歷史新高。

陶冬說,以上導致中國經濟下滑,為了改善此問題,中國人行近2、3個月來持續放水,試圖將資金打入金融體系,但由於2018年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放話,「誰把錢借出去,這筆錢成了壞帳,『終身究責』」,導致銀行放款意願低落,因此人行放水資金無法挹注到實體經濟,實體經濟依然沒有流動性,讓「銀行中介功能喪失,是目前中國經濟面臨的窘態。」

另外,陶冬提到,這幾年中國去槓桿非常猛,而銀行的表外借貸突然一下收縮了,影子銀行大規模的收縮帶來了流動性、戲劇性變化,許多開發商的現金流已到奄奄一息的地步,雖然中國去槓桿的格局還在那裡,在未來幾個月金融環境會寬鬆,但去槓桿、降債務的格局性變化,他認為沒有變;第二目前所見到的流動性,基本上是央行給到銀行那去了,但銀行到實體經濟還是非常有限的,銀行不願意借錢,因為銀行的借貸環境出現了改變,因此,銀行把表外的貸款全都收到表內來了,哪怕大量水進到銀行,銀行並不願意把閘打開,實體經濟能收到好處是有限的。

Fed升息 中國必受衝擊

美國聯準會(Fed)12月升息,對中國經濟有何影響?陶冬表示,中國兩年期國債利率與美國兩年期國債利率之間,一直是人民幣高出一截的,現在出現倒掛,美中利差崩壞人民幣,讓整個資金環境出現變化,對沖基金肯定不再買人民幣債務,甚至是中國老百姓往外走也可能把錢放在美元上面了。

由於人民幣外流嚴重,中共政府加強金融監管,在資金大舉外流當中,中國如何面對這樣一個困難?陶冬認為,這個困難會有相當一段時間存在,畢竟中國經濟處在下行周期中,美國經濟處在相當比較穩定,在這樣情況下,資金的信心是在美元區裡,可能對於中國資金走向外面會帶來影響,但這也不是中國該透過升息來解決的問題,升息實體經濟更垮了,降息也不是辦法,降息資金更要往外走了。

陶冬表示,在他看來,中國比較現實做法是,透過行政手段把資金外移的渠道堵死,是中國目前迫不得已的做法,而且他相信未來一段時間可能會持續。◇

延伸閱讀
美貿易代表團 傳明年1月7日赴北京
2018年12月27日 | 5年前
學者: 將解體中國共產主義
2018年12月23日 | 5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