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北區水資源回收截流站啟用 有助水質淨化
桃園北區水資源回收中心東門溪截流站正式啟用、蘆竹水資源回收中心獲得環境教育設施場所認證等2個里程碑,東門溪截流站透過北區污水下水道系統處理,將污水變清水,有助於東門溪與南崁溪的水質改善。北區水資源回收中心也獲得環保署環境教育設施場所認證,朝陽水語教育園區亦導入AR擴增實境的園區設施導覽,推動市民與學生的環教工作。目前桃園12個污水下水道系統陸續動工、啟用,接管率將在未來6年達到60%。
桃園市長鄭文燦指出,下水道系統是隱形的建設、良心的建設,因為要投資龐大預算且需要時間才能達到效果。桃園過去污水下水道建設落後,升格前接管率僅5%,升格後盤點桃園重大系統,包括北區系統須通水、南區系統及大溪埔頂系統停擺,因此市府在升格後第一年確定重新發包策略,並獲得內政部營建署支持,目前南區及大溪埔頂系統皆已發包,北區系統已通水。
桃園為台地地形,擁有11條河川,在過去200至300年來建置許多埤塘與水圳。桃園興建全市雨水下水道及污水下水道系統,包括北區系統通水、南區系統發包、埔頂系統發包、楊梅系統興建水資源中心、龜山系統更新、A7站系統即將發包動工、航空城園區系統將接收管理,總共有12個系統,總經費達1,300億元。市府在升格第3年進入用戶接管高峰期,2年接管率成長10個百分比,目前全市接管戶數已超過8萬戶,接管率到達15%,預估6年後到達60%。
北區系統為桃園規模最大的污水下水道系統,涵蓋蘆竹、桃園、龜山、八德地區,總服務面積7,610公頃,共預定接管戶數達25萬戶。工程包括主幹管、支幹管、用戶接管,同時也在用戶接管的同時,讓既有社區進行後巷美化,也符合防災標準,新大樓可採用重力排污,無須再使用化糞池及馬達,對於都市改造都有很大影響。
北區水資源中心獲得環境教育設施認證場所,也獲得國家卓越建設獎中「最佳規劃設計類特別獎」及「最佳環境文化類優質獎」的肯定,當中包括沈澱池、曝曬池、生物分解系統皆採最高標準,引進國外最新科技。同時也獲得營建署支持,將再設置再生水廠,未來約40%至50%的水可再循環利用。
鄭文燦談到,桃園水系統密集,市府將持續推動下水道系統,達到都市也有綠洲、鄉村也可以樂活、拉近城鄉差距的目標。市府並成立低碳及環境教育中心,預定規劃30個環教場所,包括山豬湖生態公園、農博基地、水資源中心等,讓市民、學生認識桃園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