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力市場警訊 中高齡勞參率偏低

台灣2016年55歲以上勞動力參與率,與韓日美相較明顯偏低。(大紀元製表)
台灣2016年55歲以上勞動力參與率,與韓日美相較明顯偏低。(大紀元製表)

【記者徐翠玲/台北報導】

勞動部公布「職場中高齡勞工人因工程探討」研究報告顯示,台灣45~64歲中高齡勞工人數雖逐年增多,截至2016年達432萬人,但45歲以後勞動參與率卻隨著年齡增加快速下降,尤其55歲以上勞參率與韓、日、美相較落差很大。至於65歲以上人力運用,更是微乎其微。

2016年台灣中高齡各年齡層勞參率均低於韓、日、美等國,隨著年齡愈高差距愈大。報告顯示,45~49歲勞參率,台灣81.7%跟韓國82%、日本87.2%、美國81.7%差不多,但到60~64歲的勞參率,台灣僅剩36.4%、韓國、日本、美國卻分別高達61.5%、65.8%與55.8%。

台灣中高齡勞動參與率有逐年上升趨勢,但歲著年齡越大勞動參與率越低。台灣中高齡勞動參與率有逐年上升趨勢,但歲著年齡越大勞動參與率越低。(大紀元)

報告分析,台灣由於中高齡勞工提早退出勞動市場,導致中高齡勞參率下降。中高齡勞工傾向提早退出勞動市場原因,包括怯志工作者、退休制度設計、產業環境。 

中高齡勞工面對產業技術推陳出新、產品週期快速變動,常有因應困難情形。特別是低技術者,當個人生產力停滯、技術落差,再加上勞動市場存在年齡歧視,使得中高齡勞工一旦面臨失業,就成了怯志工作者,被動選擇退出勞動市場,若已符合退休資格,通常會選擇提早退休。 

報告顯示,過去為了增加青年人就業機會,許多國家鼓勵提早退休。台灣除了公部門有不少優退之外,舊制《勞動基準法》規定,只要「工作年滿 25年或55歲以上工作年滿15年、或60歲以上工作年滿10年」就可請領退休金。還有《勞基法》中,退休45個基數上限設計,也讓許多勞工在工作年滿30年,就選擇離開工作崗位。這都是造成勞動市場早退的普遍現象。 

台灣產業以中小企業為主,依據工商普查資料顯示,台灣企業平均存活年數約13年。中高齡勞工不斷因企業結束經營而轉職或被迫提早退休,形成一般員工屆齡退休機會不高,雖說勞退新制上路,多少解決舊制年資累計不易、解決退休金領取問題,對中高齡就業風險還是無解。以中小企業為主的產業結構,對中高齡再就業就是不利。 

研究強調,台灣中高齡勞動市場參與問題,比其他國家更加嚴峻,如何妥善運用中高齡及高齡人力,進而改善台灣勞動參與「早出」現象,以緩和青壯年勞動者的社會負擔,實在刻不容緩。◇

延伸閱讀
製造業Q2營收6.6兆 連續7季正成長
2018年09月10日 | 6年前
U18/我3:1退日本 晉級冠軍戰
2018年09月07日 | 6年前
利益台灣
2018年09月06日 | 6年前
滷肉飯日本飄香 走向世界帶路雞
2018年09月06日 | 6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