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商會5建言 盼提升台經商環境
台北市美國商會6日公布《2017台灣白皮書》。台北市美國商會會長章錦華指出,2018年包括銀行、資本市場、化妝品、人力資源、公共建設、基礎建設、科技、旅遊與觀光等13項議題必須優先處理,同時,亦提出訂定專業經理人彈性工時、提供百分百穩定電力、私募基金審核過程公開透明、縮短時間等5項建議,以提升台灣經商環境吸引力。
章錦華表示,2016年白皮書列出80項議題都未獲解決,其中只有8項議題有良好進展;2017年白皮書顯示解決議題成果前所未見,83議題中,32項議題已得到解決或被認為有良好進展,自2004年開始追蹤議題進展以來,是議題解決最多項的一年。
章錦華認為,應該歸功於國發會主委陳美伶的密切合作。陳美伶逐條檢視議題,並解決問題。陳美伶曾告訴他,若能早在3個月前就一起合作,可解決更多問題。
在已解決11項議題中,章錦華特別提到,由製藥委員會建議且立法已通過的專利連結系統,防止專利藥品遭到侵權,顯示台灣承諾保護智慧財產權,解決美台貿易長久以來存在的問題,可強化雙邊經濟關係。
章錦華表示,台灣處在前所未有的境地,美國退出TPP、來自中國的壓力以及在不同地區發展中的競爭力,為了讓台灣能與香港等地競爭,能吸引國際企業落腳台灣,所以提出5項建言包括,訂定專業經理人彈性工時、提供百分百穩定電力、私募基金審核過程公開透明、縮短時間、政府機關應具創新精神、確保台灣法規訂定過程透明完善。
關於私募基金部分,美國商會政府及公共事務部資深總監張韶韵說,私募基金到台灣來,政府思維需要轉換。政府審核過程應該快一點,其他國家已做了整合,不像台灣這麼慢,對外資來說過程緊湊快速很重要,另外,審核過程也應公開透明,至於私募基金來源國是否做限制(如中國大陸),則尊重政府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