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AI醫療應用 降低失明風險

Google AI產品經理Daniel Tse。(記者施芝吟/攝影)
Google AI產品經理Daniel Tse。(記者施芝吟/攝影)

【記者施芝吟/台北報導】

Google 5日請到Google AI產品經理Daniel Tse分享Google如何將人工智慧技術與醫療應用結合。Google表示,未來可望進軍台灣醫療。

Daniel說,人工智慧 (AI)以及機器學習 (Machine Learning) 人工智慧是能讓事物變更聰明的科學,機器學習是訓練機器透過學習使其變得更聰明。

他表示,機器學習技術的運作過程為從訓練到推論,訓練機器辨識在影像中貓或狗的特徵,給予上千張貓的影像,並且指認這是貓,而不需要描述有關貓咪的特徵,機器即可從輸入的例子中自己學習辨認貓的影像,且無需人工介入。

Daniel指出,同樣的科技也可應用在醫學影像上,特別是需要瀏覽大量資料或者專業知識的人有限的領域,特別適合機器深度學習。

全球有4.15億的糖尿病患者,他們恐有視網膜病變風險,印度因缺少近12.7萬名眼科醫師,導致有多達45%的患者在還未接受診斷前就失明、喪失部分視力。Daniel說,為了挽回這種情形,Google員工利用Google Photo等演算法做影像分類,透過導入深度神經網路判讀眼底影像,也與50名眼科醫師合作。經數月研究發現,模型表現與一般眼科醫師不相上下,甚至超越眼科醫師,同樣的運作原理也被運用在Google相簿中。

Daniel表示,AI技術還可用於乳癌篩檢,每12人的乳腺癌檢測中,就有1人可能被誤診,也是過去面臨的一大挑戰。為了解決時間限制和診斷差異性高的問題,Google 正幫助醫生檢測淋巴結內乳癌細胞轉移情況,建立產生預測熱圖的模型來幫助腫瘤細胞的定位作判斷。

癌症的診斷包括取腫瘤樣本,放在玻片上、染色,在顯微鏡下觀察細胞情形。每一個玻片上包含將近10億像素(10 gigapixels)的資訊,透過顯微鏡澈底檢查這些玻片,非常耗時且複雜。

Daniel說,最終用玻片對還未訓練的模型進行訓練時,該演算法產生的預測熱圖有了很大的改善,且演算法的定位分數(FROC)達到89%,大幅超越了在沒有時間限制下,病理學家對腫瘤定位的正確率(73%),也將這項研究工具開放到網路上,讓其他研究人員都可以使用。

延伸閱讀
我傑出醫護人員 獲國際肯定
2018年06月04日 | 5年前
科技部攜手輝達 培育台灣AI人才
2018年06月04日 | 5年前
雲端醫療為根基 邁向AI健保
2018年06月01日 | 5年前
科技部攜三巨頭誓師 AI國家隊成軍
2018年06月01日 | 5年前
北榮與日本續簽學術交流計畫
2018年05月27日 | 5年前
磁吸效應 體感科技業進駐高軟
2018年05月25日 | 5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