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大學結合科技與人文關懷服務社會
拉得一手好琴的中原大學機械工程學系教授兼副產學長黃信行,結合小提琴的技能與機械工程的專業,研發出「機械人弦樂團」,受邀在今年桃園教育局模範兒童表揚活動表揚典禮現場演奏,令參與的受獎學童及家長驚艷。
曾在多場大型展覽,有大、中、小五支提琴組成的「機械人弦樂團」,受邀現場演奏。黃信行團隊研發的此款機器人,堪稱為全球獨創。該項發明結合了自動化科技與音樂藝術,研究團隊花了近十年,先後創造出可同步運作的轉琴、揮弓、按弦、及揉音等4大系統,才獲致現有之演奏效果。目前「機械人弦樂團」中的小提琴機器人與各國的小提琴機器人相較起來,其演奏的技巧限制與速度,已達世界第一。
「機械人弦樂團」近五年陸續受邀至各大型活動場合演出,包括機器人與智慧自動化展、台北國際發明展、國際工具機展、花博台北機器人館、科博館等,近三十場的演出皆成為活動中的亮點。相對於真人弦樂團的演奏,機器人樂團演出則需要耗費較多的心思和時間於「搬運」、「安裝」與「校正」精密的機器手臂,「雖然每次的搬運和現場架設相對需花費更多心思和時間,但最大的差異在於,機器人演奏不會有手部酸痛喊累!」幾場大獲好評的義務演出,最大的目的同時也是展現人工智慧下,科技能應用的絕妙之處。
民國96年,黃信行教授團隊的第一代小提琴機器人問世,具備擬人的夾琴與持弓性能,能在四條琴弦上拉動,還能控制大小聲與輕重音,採用XY兩軸控制,模擬手臂揮與拉弓的彈奏動作,再配合多軸同步控制的轉琴與按弦裝置,有效模擬真人的演湊技巧。為配合高難度曲目與提高純熟度,團隊接著推出第2代改良版小提琴機器人,大幅縮小體積並改良控制軟體,提高演奏能力,包括高難度的古典樂曲「大黃蜂的飛行」,以及速度達每秒約8個音的韋瓦第的「四季-夏」。黃信行表示,「相較於利用CD光碟片或MP3播放音樂,機器人的演奏具有更接近人類演奏的真實感。」未來將讓機器人更趨真人化,甚至能散發出感情,使得演奏過程所融入的情感更加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