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假貨氾濫 催生職業打假團隊
中國市場假貨氾濫,催生了新職業——職業打假人,並逐漸向商業化集團化發展。北京有打假團隊兩年提起61次訴訟。打假團隊知假買假引發廣泛引論。
據《北京晨報》14日報導,近日,北京通州法院通報了該院近年來受理的消費者索賠案。有人在庭審中直接稱,購買假貨目的就是為了索賠。他們索賠的對象一般是賠償能力強的經營者,不是批發市場、農貿市場的商販以及小商販。統計顯示,有打假團隊僅2015年至2017年就在該法院提起訴訟61次。
在通州法院對外宣布的索賠案中,張某打假團隊在北京各大超市購買某品牌中老年奶粉300多件,金額約20餘萬元。該品牌奶粉中添加的食品添加劑不符合國家標準,但仍然在各大超市銷售。張某以此為據,主張十倍賠償。
另一起案子是方某夫婦在北京各大超市購買含有橄欖油成分的食用調和油,金額約十幾萬元。該品牌食用油未按規定在標籤上標註橄欖油的具體含量,不符合預包裝食品標籤通則規定。他們以此為據,主張十倍賠償。
法院稱,如果索賠數額不高,經營者或生產廠商會協商,支付一定數額的賠償款了事。如果索賠數額過高,協商了事的可能性小。這種情況下,購買人控告後有時也會拒絕調解,在拿到法院出具判決書後,再向食藥部門或工商部門舉報。
據通州法院調研發現,「知假買假」日趨向團體化、商業化、集團化方向發展,有人專門研究相關法律法規和國標,有人負責訴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