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史博出版海外檔案 解密二二八事件

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與國史館台灣文獻館與26日舉行《解密.國際檔案的二二八事件:海外檔案選譯》新書發表會。圖左至右:高史博副館長王御風、國史館台灣文獻館長張鴻銘、靜宜大學教授蘇瑤崇、國史館長吳密察、中研院台灣史研究所研究員杜正宇、高雄市文化局長尹立。(記者方金媛/攝影)
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與國史館台灣文獻館與26日舉行《解密.國際檔案的二二八事件:海外檔案選譯》新書發表會。圖左至右:高史博副館長王御風、國史館台灣文獻館長張鴻銘、靜宜大學教授蘇瑤崇、國史館長吳密察、中研院台灣史研究所研究員杜正宇、高雄市文化局長尹立。(記者方金媛/攝影)

【記者方金媛/高雄報導】

2017年適逢二二八事件70週年紀念,高雄市歷史博物館(簡稱高史博)舉辦「解密.國際檔案的二二八事件」特展,是國內首度展出國外檔案機構解密、與二二八相關的檔案。2018年2月,高史博與國史館台灣文獻館合作出版《解密.國際檔案二二八事件海外檔案選譯》一書,讓國人能更清楚理解世界各國看待二二八事件的角度,並希望藉此有助於真相探討,以及當代轉型正義。

本書選譯美國國家檔案館(National Archives and Records Administration)、澳洲國家檔案館(National Archives of Australia)與聯合國檔案館(United Nations Archives and Record Management, the United Nations)所典藏的檔案與媒體報導,時間落在1944至1948年間,包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到二二八事件的後續影響。

1990年代以來,二二八事件相關的中文官方檔案已經陸續公開,這批海外檔案呈現與中文官方檔案不同的視角,揭露了許多過去不為人知的事,最重要的包括外國紀錄中二二八的死亡人數、台灣人的請願活動等。如美國情治單位調查的「街頭巷議」一文中,採訪了不同年齡、職業、家庭的台灣人,記錄了他們的失望、不滿、憤慨,甚至期望由美國接管台灣的議論。

本書導讀人靜宜大學通識中心教授蘇瑤崇說,美國檔案館中有非常多與戰後初期台灣相關的紀錄,這些檔案過去沒有得到充分的注意,這些紀錄不只提供了外國人所觀察到的重要事實,更重要的是有中文資料所缺乏的「觀點」。除了能幫助深入地認識二二八事件之外,更能幫助我們超越狹隘的單一視野,並從更多元的角度認識二二八與台灣戰後史之發展。 ◇

延伸閱讀
德黨產專家:德國經驗台灣可借鏡
2018年01月19日 | 7年前
英解密六四文件:逾萬人死亡
2017年12月20日 | 7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