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503航線衝擊國安 學者:2招換談判籌碼
中共日前片面啟動M503航線,引發台灣方面反彈。學者分析,政府若在有限的外交空間下想跟對岸重新談判,應要有決心與意志,以減班與停航的做法,來取得談判籌碼。
淡江大學整合戰略與科技中心執行長蘇紫雲9日表示,M503航線的啟動,的確會對台灣國防造成衝擊,政府應從新論述出發,不要再訴求所謂的海峽中線,因海峽中線是內戰的用語,應用1999年中華民國所宣稱的領海基線,意即以領海、領空的角度論述,才會對國際有說服力;相反地,以內戰化或一中架構下去談海峽中線,在國際上是沒有說服力的。
中共片面啟動M503航線對台灣國防和民航的衝擊,蘇紫雲舉幾個國外的例子,首先是1983年大韓航空在庫頁島被前蘇聯擊落,就是因為民航機跟軍機的辨識產生模糊;其次是1988年在波斯灣,美國海軍神盾級巡洋艦擊落伊朗客機,也是因為在軍機與民航機之間辨識產生錯誤;第三個較近的事件則是2014年在烏克蘭,馬來西亞航空MH17航班被烏克蘭叛軍誤辨識為烏克蘭空軍的運輸機,進而擊落,也是在民航跟軍機之間造成誤判。
此外,另一種在軍事上的實際例子是以色列1976年發動的恩德比救援人質行動,就是利用民航航線突襲烏干達機場;而1981年攻擊伊拉克核反應爐時,也是利用民航航線去遂行軍事行動。
蘇紫雲提到,對台灣而言,最大的衝擊是我方很難辨識每架航經M503航線W121、W122、W123的航空器,究竟是軍機或民航機,我方必須付出更大成本去辨識航空器是否具有威脅性,這在反應時間上會產生壓縮,該模糊地帶會對我方防空的反應時間造成混淆,這也是防空識別區(ADIZ)之所以重要的原因。
他指出,我方政府可以採取的作為,包括依照芝加哥民航公約的精神,對既有的兩岸航線進行減班與停航,我方有絕對的權力,可以把部分航次取消或減少,以形成談判籌碼;第二個較強硬的做法可當作備用籌碼,即是把我方的防空識別區向西推,從目前的海峽中線往西涵蓋到M503航線,我方的理由也很充分、正當與合法,就是為了有效辨別航空器是否對我造成威脅。
蘇紫雲說,若我方無法在航權談判上跳脫既有思維,則除了法律戰之外,對我經濟上也會造成實質的損失。他以華航飛紐約的航線為例,最近都呈現虧損,可能要減班或停飛,主要原因就是來在中國航空公司的競爭,意即在兩岸直航後,中國的航空公司違背民航公約精神,讓台灣飛美東航線的旅客可到上海轉機,票價大約是台灣航空公司的一半到1/3,衝擊台灣航空公司的生存,所以民眾不要以為雲端上的事情跟自己沒關係,其實從國家安全到航空公司的經營或治理上,航權都至關重要。他強調,政府可以採取的籌碼就是要有決心,不能再停留在2008年或2015年時一中架構下的航權談判,只有跳脫出該舊思維,才有辦法從這次事件中解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