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怎會遭遇「煤改氣」之殤?(上)
由於中石油的專家高喊了一嗓子「天然氣『氣荒』5年內難以解決」,官方便立即認識到,如今所要面對的,是一個在短期內根本就無解的難題。無奈之下,「煤改氣」被打回了原形。中共環保部於第一時間下發文件,稱「煤改氣(電)沒有完工的項目及地方,繼續沿用過去的燃煤取暖方式或其它替代方式」。至此,這一旨在解決環保問題的政治工程,算是澈底以失敗告了終。
在「『煤改氣』不能搞『一刀切』」的輿論壓力下,《人民日報》清了清嗓子,開始和盤托出「治理散煤汙染,也有其他思路」的事實。12月9日的文章稱,「煤改電的採暖成本約為散煤成本的4倍,煤改氣所產生的成本稍低,但仍是使用散煤的2~3倍。」也就是說,無論採用天然氣,還是電力來取代散煤取暖,作為政府,首當其衝要考慮的,都應該是經濟成本。
若考慮到經濟成本如此之高,人們或許很自然地就會回到「煤」本身來加以考量。清華大學有專家指出,目前中國所用的散煤「通常是灰分、硫分含量高的劣質煤」,「環保部曾對京津冀地區銷售的散煤品質進行抽查,發現煤質超標普遍」。而解決的辦法是「可以採取優質煤替換」、「大力推進清潔煤」。
除了煤本身,還可以從燒煤的爐具上進行改善。有調研顯示,「北方地區傳統爐具使用十分普遍,其中自製土灶熱效率僅為12%左右。」如果「全國採暖爐具市場容量約為1.86億台」,那為何「節能環保爐具使用率僅為23%?」可見,要解決爐具問題並非難事。有專家建言,可以先「淘汰落後的採暖爐具」,然後「根據當地使用煤種,配套專用節能環保爐具」。
退一萬步說,就算要澈底進行「無煤化」,其實還可以考慮使用2016年在中國市場上出現的技術漸趨成熟的「空氣源熱泵」。目前有消息稱,「北京各區根據財力和老百姓意願,逐步用空氣源熱泵替換直熱式電暖器」;「南部七區平原地區基本實現『無煤化』」。
說到「環保技術」,在消息閉塞的中國大陸,老百姓或許很難想到,即便仍不放棄「燃煤取暖」,在現下中國,也能找到相應的節能技術來解決排汙的問題。這項技術的名稱叫「基於吸收式換熱的集中供熱技術」,曾在2013年獲得了「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之所以說,它直接針對的正是燃煤的汙染排放,就在於它能回收「電廠、水泥廠、鋼鐵廠等高能耗產業」所排放的廢熱,並「將其轉變為北方供暖的熱能」。
更重要的是,這項技術自發明問世後,並不是只停留在紙面上,而是已經在中國一些地方開始推廣使用了。最早使用這項技術的山西大同,因2015年、2016年時,二級以上良好天氣數超過了300天,而成為空氣品質最好的北方城市。同時,這項技術每年可以為大同省下67.8萬噸的標準煤。(接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