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堵中共 印太夢勾勒地緣政治新局
美國川普11月14日結束為期12天的亞洲行,訪問時間之長,超過25年來任何一位美國總統,所到之處都受到東道主國家超高規格接待,彰顯出各國對川普訪問的重視。
川普透露此行帶來至少3千億美元的生意,外界估計實際可能更多。
川普此行每到一處,主要聚焦朝核危機,並努力推行公平貿易,積極為美國與亞洲建立新型的貿易關係,讓美國企業更多進入亞洲市場。有別於前任總統歐巴馬,川普以雙邊取代多邊。
台灣經濟研究院新興市場發展研究中心主任譚瑾瑜觀察,以前歐巴馬亞太之旅是以多邊的「跨太平洋夥伴關係(TPP)」作為重返亞洲的策略,此次川普打破這個方式,亞洲行的主軸是以雙邊取代多邊,也就是美國直接針對每個國家,雙方直接對談,把「美國優先」的策略落實到經貿政策,雙方的往來經貿也能有更具體的策略。
川普在11月10日在「亞洲太平洋經濟合作會議(APEC)」工商領導人峰會上致辭時,也明確反對多邊貿易體系,稱多邊貿易體系「束縛我們雙手、放棄主權和實際上無法實施」。所以川普一上任就簽署行政命令,正式退出《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並在簽署命令後宣稱:「我們剛才所作的對美國工人是一件好事。」
去年11月川普當選美國總統後,便曾宣布2017年1月20日他登上白宮寶座的第一天,就會退出前任總統歐巴馬主導的TPP。他當時說:「這項協定只會為美國帶來災難。我們將改絃易轍,協商公平的雙邊協定,將工作與產業帶回美國。」
從川普訪問日韓中三個國家所受到的高規格接待,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所長翁明賢教授分析三國的戰略部署。他介紹,川普在日本、韓國並不是所謂的國事會議,在中國習近平把這個訪問定為「國事訪問+」級別,即比國事更高一級的訪問,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這三個國家都有不同的戰略考量。
「日本希望能夠強化與美國的關係,共同防禦美日的西太平洋的第一島嶼,希望美國能夠支持日本,未來走向正常化國家進行所謂的憲法修定。對韓國來講,希望美國支持他來防備朝鮮的武力威脅、核武發展。」翁明賢說。
他提到:「對中國來講,搞定美國基本上就是搞定中國在亞洲的地位。透過川普的來訪,讓美中能夠共同去思考,不僅是所謂的貿易上問題、知識產權問題,還包含整體全球事務的發展。所以這個對中國來講也是有很大的幫助。」
翁明賢認為,日韓中三個國家費盡心思安排川普之行,也有川普個人的部分因素。「因為川普自當選總統以來,常被認為不確定性,一直在變。川普有務虛的一面,也有務實的一面。」
翁明賢介紹川普務實的一面:「川普強調要一切以美國的經濟發展為優先,創造美國就業機會。所以這三個國家都會投其所好在這方面增加對美貿易的採購,或是未來採購美國的重要武器、增加對美國的經貿的投資,平衡對美的經貿外匯順差。」
他表示,在日本,首相安倍將會購買大量的美國軍備,雙方就推進「自由開放的印度太平洋戰略」達成一致。在韓國,雙方也達成軍售,並在朝鮮問題上有突破。在中國,相關企業跟美國企業代表簽了將近2500億美元的合作意向書或相關協定,創造一萬多個的工作機會。
翁明賢進一步介紹,這三國也知道川普務希望展現美國強大,喜歡得到尊重和稱讚,所以為川普作了一些特別安排。在日本,安倍陪他打高爾夫球,並安排世界級高爾夫球名將松山英樹作伴,還帶他去見天皇。在韓國,文在寅原準備同川普一起乘直升機視察三八線,但因大霧而取消。在食物方面也做了精心安排,文在寅的夫人花了數週時間製作傳統茶點迎接他,還使用了珍藏360年的醬油。
在中國,翁明賢說,習近平安排在故宮迎接川普,先在藏寶之地寶蘊樓茶敘,隨後帶他參觀最重要的前三殿,並在故宮內觀看京劇,還破例在乾隆皇帝的「建福宮」宴請川普,晚宴後到乾隆皇帝的書齋三希堂茶敘談心,享受了一番「皇帝」待遇。
翁明賢表示,習近平的安排會讓川普感覺到,「他真的是一個國賓,是美國有史以來任何一個總統到中國被安排的待遇最高的一個,所以他提到未來美中可以共同來處理討論一些國際上的問題。」
川普這次亞洲行是以遏制朝鮮、促進貿易為中心的。川普此行跟各國領導人達成了遏制朝鮮的共識,並將為日本和韓國提供大量高端武器。川普多次在公開場合對朝鮮進行威懾和警告,讓獨裁者不要低估美國的決心。
時事評論家郭樹人認為,川普亞洲行的安排架勢成功,先去了日本、韓國,再去中國;針對北韓問題方面,川普同時出動航空母艦、飛機,展現實力。有實力做後盾,如此安排有其意含及架勢,習近平多少應該配合。
郭樹人說,中共對北韓經營很久,可謂北韓是中共滋養的,中共只要一個月不供給物資,北韓就會垮掉。北韓為中共手中的一個籌碼,川普此行希望給中共壓力,讓它慢慢放棄北韓。
淡江大學未來學研究所專任副教授兼所長紀舜傑表示,19大開完,習近平地位鞏固,川普就來拜訪他,就是做面子給習,而且川普與中國維持表面的良好的關係,有助於他在北韓這件事的發言,其實川普主要是聯合中國的力量牽制北韓。
此次川普訪問亞洲5國的行程並不包括印度,但川普政府在訪問前的記者會和公開講話中,似乎刻意避免了美國政府使用多年的「亞洲—太平洋」(Asia-Pacific)一詞,而是使用「印度洋—太平洋」(Indo-Pacific)一詞。外媒分析,這象徵著美國地緣戰略改變的重要信號。
香港媒體分析認為,這種稱呼表明了美國拉攏印度、壓制中共的意圖。「印太」的範圍不僅包括中共的傳統勢力範圍東亞、東南亞,更是把中共的傳統對手——印度在內的南亞次大陸囊括在內,這凸顯出美國打算跟印度、日本和澳洲聯合,圍堵中共。
紀舜傑則認為,我們一向沒有把印度當一回事,可是印度在領土、人口是亞洲第二大國,科技發展上更不容小覷,不過印度國家形象比較弱,所以大家對印度的感覺還是覺得是開發中國家。但是印度是亞洲非常主要的國家,如果日本要跟中國對抗,現在看起來力道比較小,若是能夠拉攏印度,這是最符合美國戰略利益,更符合美國的全球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