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動台灣】李丁紅:做清流、發讜論,我按讚!

李丁紅先生平時看大紀元時報專注的神情。(吳雁門/攝影)
李丁紅先生平時看大紀元時報專注的神情。(吳雁門/攝影)

文/吳雁門

詩人李丁紅先生,曾任獅子會300D1區總監,現任中華民國傳統詩學會理事長,熱心公益外,並積極參與詩壇活動,揚扢風雅不遺餘力。15歲時加入「鄉勵吟社」學詩,55年來獲獎無數,允為缽壇健將。 

詩尚寫實 兼重擊缽體與閒詠創作

青少年期所作詩,口湖海濱赤子,心思清和,創作多見性靈之詠;及長,人生閱歷漸豐,轉對台灣處境及政治現況多所關注,發而為詩,則直抒胸臆,修辭與用意,白描易懂。試選取絕、律四首,以印證隨著時代變遷,其呈現出不同的寫作風貌:

《竹影》
月映千竿綠,葉成萬个陰。平安書滿地,堪慰故人心。

《春興》
雙柑斗酒覓芳蹤,綠滿郊原興轉濃。信是昆蟲同雅癖,一園花蕊一園蜂。

《暮春書懷》
乙酉韶光老,還憂國未安。傾中緣底事,抗日豈無端。盜賊連天起,衙門束手觀。官員皆怕死,誰與靖波瀾。

《商德》
商家處事德為先,童叟無欺自古傳。交易公平遵有法,往來誠信表於天。食猶混毒良知泯,貨未純真詐術連。太息財團皆巨富,何因尚賺黑心錢。

竹影與春興二首,俱為20歲以前作品,少年之作,已見方家手段;「信是昆蟲同雅癖,一園花蕊一園蜂。」二句新巧可喜,昆蟲與人同此愛花癖好,善思善擬,讀來會心。 

後兩首律詩,係十餘年前舊作,所詠人與事,則為社會現象的反映,紛亂的國事與時局,促成詩風和寫作體裁轉變。「官員皆怕死」句,純為口語,官員對百姓望治之心無感,詩人失望的情緒可知矣!末首商德七律,以吾手寫吾口,不事雕琢章句,心裡想什麼,就寫什麼,典型的台灣缽體表現形式。 

李丁紅:詩人之眼看媒體  高舉真實、公正兩把尺

李丁紅走過報禁年代,當時媒體環境相當壓抑,但因對社會與政治層面未深入理解,以為媒體報導都是真實的;年齡增長後,方開始懷疑有限的傳播管道,其所承載信息的可信度。 

他是《大紀元時報》的長期訂戶,主張媒體報導時事,必須誠實、真實;做評論,則要公正無私,所謂「讜論」是有言論公正不阿之意,他以這兩把良心大尺檢視媒體。李丁紅表示,《大紀元時報》不偎藍倚綠,中國新聞報導客觀詳實,是值得信賴的;因關心兩岸情勢發展,中國新聞一直是他個人必讀的欄目。                                 

70歲,算初老,中年以後,他特別重視養生,做有興趣及能力所及的事、寫作、健康飲食、戒酒、也做游泳、爬山等運動。健康養生版有巨量的相關文章,即使因忙碌無法當天閱讀,他也會分類蒐集以備查用。 

大紀元的文章溫馨、純淨,無羶腥色、暴力、八卦、口水等負面文字,傳遞的均為正向的價值,屬於媒體界的清流;李丁紅深受儒家「文以載道」思想的影響,認為文章與音樂一樣,都應起移風易俗的作用,這個面向是他特為推重的。 

中華民國傳統詩學會李丁紅理事長與孫女共讀大紀元時報。(吳雁門/攝影)中華民國傳統詩學會李丁紅理事長與孫女共讀大紀元時報。(吳雁門/攝影)

「全民讀報,轉動台灣」,《大紀元時報》適合全家、全民閱讀,一個關心台灣前途,且對文字有高標要求的詩人,他用力按下了支持的「讚」!◇

延伸閱讀
唐朝宰相李德裕三遇異人指點
2017年06月20日 | 7年前
愛心無國界 獅子會齊力做公益
2017年06月16日 | 7年前
鳥兒親嘴三部曲 愛的溫馨惹人迷
2017年04月17日 | 7年前
鐵騎到基隆送暖 10名清寒學生受惠
2017年03月27日 | 7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