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參與公共事務 期盼雨港迎向曙光
基隆是一個海港都市,但隨著港口貿易的衰退,再加上中央政策的變化,基隆市經濟發展隨之沒落,然而在過去20多年來,基隆市的政策推動失敗,市民對於自己家鄉的認同感逐漸喪失,基隆成為最不快樂的城市,如何讓基隆改頭換面,重回「台灣頭」一直以來都是基隆人心中默默關切的議題。
雨港曙光發展協會執行長余睿柏表示,現在的基隆很不一樣,過去對於政治或是社會議題,基隆青年大多處於冷感狀態,但是在太陽花學運之後,青年開始關切相關議題,再加上基隆市府局處很在意青年的聲音,常常與青年及年輕社團接觸、互動,彼此建立合作脈絡,這一切都有助於基隆的發展。
「當然,青年不會討好政府,一定有批判的聲音出現」,余睿柏笑著說,「以輕軌為例,大家會討探蓋輕軌的效益,究竟基隆要的是什麼,透過審議式的民主,從文化、政治、經濟等多元的角度切入探討,由下而上凝聚共識,提供市府具體政策建議,這就是雨港曙光與雞籠霧雨正在進行的事情。」
「基隆要改變,許多人建議可以走文創路線」,余睿柏認為,基隆的歷史非常豐富,若能文創與歷史的脈絡結合起來,比如將基隆下雨的氛圍設計成雨傘,梓桑文化祭中把許梓桑古厝、TR磚延伸為杯墊、購物袋等商品,重點在於要將基隆的歷史的脈絡融入其中。
余睿柏也指出,除了商品之外,藝術的展現也是一個不錯的方向,基隆在地慾望劇團就將委託行的故事融入《雨信委託行》之中,將歷史轉變為戲劇表演,不僅牽動許多人的心,也將基隆的歷史推廣到各地去。
「歷史有很多種方式可以呈現,戲劇、圖片、書冊、導覽都是方法」,余睿柏認為,現在這個世代對於資訊的接受方式與過往差異很大,大多數人寧願看圖片、短片,不願意接受大量的文字或長時間的文史影片,如何將基隆的歷史用有趣的方式呈顯出來,這是「基隆」要去學習的地方。
余睿柏強調,對於歷史的陳述,每個世代都有不一樣的作法,但舊的方式不代表錯誤,年輕一輩需要將其繼承下來,並透過這個世代可以接受的方法重新傳遞出去,基隆的歷史還在繼續的累積,轉變也正在進行,「基隆青年要突破同溫層,跨領域互相學習,讓基隆未來有更多的可能性,一起來翻轉基隆,迎向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