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田:茶葉蛋教授講座被取消之外

台灣教授高志斌,原訂七月去蘇州演講,但邀他演講的保險業者後來取消了講座,就是因為他曾經在一檔綜藝節目中稱普通大陸百姓吃不起茶葉蛋。(網路圖片)
台灣教授高志斌,原訂七月去蘇州演講,但邀他演講的保險業者後來取消了講座,就是因為他曾經在一檔綜藝節目中稱普通大陸百姓吃不起茶葉蛋。(網路圖片)

文/謝田

茶葉蛋,這個貌不驚人、味道雋永的華人社會小吃,也被清代詩人、散文家、美食家、別號「隨園老人」的袁枚(1716-1797)所關注,袁枚在《隨園食單》中,告訴了我們兩百年前中國人是怎麼煮茶葉蛋的。其準確、嚴謹的過程為:「雞蛋百個,用鹽一兩,粗茶葉煮,兩枝線香為度。如蛋五十個,只用五錢鹽,照數加減,可做點心。」現在看來,和今天的做法也差不多少。但顯然,古人的口福比我們好,因為那時的雞蛋,肯定味道更香醇,因為沒有激素和人工飼料的問題,也來自散養、自由的母雞。

那天夜裡,讀書時肚子餓了,就獨自下樓,去街角的SEVEN-ELEVEN便利店買了幾粒茶葉蛋,熱熱的、香香的,感慨在美國是不可能很方便吃到的好東西,在台灣是人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台北的茶葉蛋,真是很多很多,便利店裡有熱的、正在煮沸之中的茶葉蛋,還有冷藏的、預先煮好的蛋包在袋子裡。有天晚上去一家SEVEN-ELEVEN,看到工作人員正把生的、白白的雞蛋準備好,一大堆放在古樸的、黑黑的慢煮電鍋旁,準備下鍋。心裡想著,哇賽,明天它們就變成咖啡色、冒著香氣、裂紋斑駁的茶葉蛋了!

就這麼一個至少有幾百年歷史的風味小吃,最近居然登上了海內外華文媒體的頭條,真可以算是躺在煮沸的、帶著濃濃的、茶葉和五香粉香味的鍋子裡,也是會中槍的!

台灣教授高志斌,原訂七月去蘇州演講,但邀他演講的保險業者後來取消了講座, 就是因為他曾經在一檔綜藝節目中稱普通大陸百姓吃不起茶葉蛋,因為中國人均所得是很低的,然後高志斌就成為中國網友的揶揄對象。其實,如果看完整的綜藝節目,而不是斷章取義,就不難理解高的本意。高在接受大陸媒體採訪時也回應過,說因為當時節目時間短,參與嘉賓多,沒有足夠時間講明白,表達不很充分,還稱自己這番話並沒有惡意,並向中國網友道歉。

高志斌說很多大陸人吃不起,也沒有差得太多。台灣茶葉蛋現在市面上是10元新台幣一粒(33美分),據說以前是7-8元,前兩年才漲價。一天吃一顆一個月要300元,對平均月薪3萬新台幣的台灣人來說,是收入的1%。大陸茶葉蛋現在好像是1.5元人民幣一粒。中國一位黃姓作家引述官方數據計算,中國人均每天食品消費支出是4.1元人民幣(20元新台幣),這其實證實了對數千萬中國人來說,每天都能吃上茶葉蛋是一種奢望。近在2014年,中國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年收入剛過一萬元人民幣,可農村貧困人口卻有7,000萬,他們每天人均收入不到7.67元(35台幣),人均每天食品支出為4.1元,就只能買兩顆茶葉蛋!

在北京上學的時候,那時候大學生算「天之驕子」,在皇城根腳下讀書,我們當時就是吃不起每天早上一個雞蛋。看到極少數有錢的大學生(北大的皇親國戚很多),每天早上一顆白水煮蛋,我們都會心裡酸酸的、升起一絲怨恨、嫉妒之心。買不起白水煮蛋,就只能喝玉米麵粥、吃油餅、加上紅方、青方(豆腐乳)了。

問題的關鍵是,兩岸因為茶葉蛋互相攻擊,實在沒什麼必要,只讓先祖失望,讓外族恥笑。至於嗎?還有,如果有人因為茶葉蛋就失去了學術交流、研究、發表言論的機會,人們一定知道,那個社會是有問題了,非常大的問題。是小症狀引發的大問題。

因為談到茶葉蛋,有人就不能講話了,怪不得談到政府是混蛋、壞蛋時,有很多人不高興;等談到紅色政權要滾蛋、完蛋的話題,更是不可觸及。教授因為茶葉蛋被拒,那導彈可不可以談呢?那天在國家圖書館,漢學研究中心舉辦學人講座,一幫子學者在討論台海關係、北韓、英國脫歐,大談彈道導彈和核彈,這些人是不是都該被拒絕入境?

有人談到中國人沒錢,就受不了了,那就太小雞肚腸了。中共媒體上,五毛和不知情的人們,天天說美國沒錢,美國缺錢。這些人怎麼不想一想,那些被中共高層視為奇珍異寶、奇貨可居的美元現鈔,就是美國人印出來的!美國如果願意,可以印多少就多少,美國怎麼會沒「錢」了呢?中國人看到的,是美國政府沒錢,政府關門,那不是壞事,正好說明是人民在制約政府,不讓他們亂花錢,不讓政府搞面子工程、形象工程,不給官員臉上貼金,而讓財富留在人民——財富的創造者手中。黨媒動輒輕蔑的說美國沒錢,美國也沒有因此不讓中國學者到美國訪問、研究,中共國為什麼一定要這樣做呢?

茶葉蛋教授講座被取消之外,所涉及的問題,是面對批評,即使是不準確的、甚至謬誤的批評,一個健康的、正義的民族,及其人民,會怎麼樣對待,會以什麼樣的心態回應,以及會不會把所有的批評,都當作是改善自己、讓自己進步的契機。別人批評時,就好好聽批評就好,有則改之,無則加勉。能做到這一點,才是一個積極向上、心智康健、有前途和希望的民族。反之,必然是充滿暴戾之氣、說不得、碰不得、一碰就炸,睚眥必報的民族。

睚眥之怨必報,出於西漢‧司馬遷的《史記·范雎蔡澤列傳》。戰國時魏國有個中大夫叫范雎,後來成為秦國的丞相。成為有財有勢的大人物後,他認為應該清算舊帳。「一飯之德必償,睚眥之怨必報。」從前對他有恩惠的人,即使是給他吃一頓飯,范也重重酬謝;從前對他有嫌怨的人,即使是張目忤視他一下,他也不放過,要實行報復。前者報恩可取,後者報仇則不該。

筆者沒有道德說教的意思,也不是說本人能完全做到這一點,只是將自己的體悟與讀者、世人共勉。正法修煉中人,在過程之中,也在每天每日面對各種批評,也在批評面前得到心性考驗的機會。我們每個人這個時候該怎麼做,才是人的本性的體現。茶葉蛋事件,也突顯亂世之中,暴戾橫行、睚眥必報之時,人類對心法的迫切需要;正法門的修煉,對社會的積極意義,是多麼的巨大。雖然,修煉的目的並不是為了改造社會,而只是改造我們每個人自己、昇華自身。

當我們都處在一個更加寬容、忍讓的社會,沒有睚眥必報,那時的茶葉蛋,也會更加有滋有味、味道深長。 

本文轉自537期【新紀元週刊】「商管智慧」欄目

想看到新紀元更多精彩文章嗎?請訪問新紀元周刊網站:

http://www.epochweekly.com/

延伸閱讀
牽制大陸 美日印披露聯合軍演
2017年07月18日 | 7年前
美公車司機機警 救2歲迷路男童
2017年07月16日 | 7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