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A又發現10顆類地行星 或適合生命居住
NASA週一在位於加州矽谷的艾姆斯研究中心新聞發布會上發布了這一研究結果。NASA還公布了有關開普勒太空望遠鏡任務(Kepler Mission)頭四年的完整數據。
研究結果顯示,開普勒太空望遠鏡新發現的這10顆處於宜居帶(Goldilocks zone),大小與地球相若,可能由岩石構成,與行星系的太陽距離適中,液態水有可能存在於行星表面,或可能適合生命居住。
宜居帶是指行星系中適合生命存在的區域,有利於生命的發展,且適量的輻射可保持星體內的溫度不會太冷或太熱,讓液態水能夠存在此區域內,成為孕育生命的泉源,而能量的多寡也會影響火山與海洋的活動。
從NASA公開的系外行星檔案(Exoplanet Archive)數據顯示,開普勒太空望遠鏡至今發現了4034顆潛在的系外行星,其中2335顆已經獲得獲確認。加上這次公布的這10顆行星在內,開普勒望遠鏡自2009年升空至今已找到了49顆疑似位於宜居帶的行星,其中有30顆已獲得核實。
NASA表示,這數據看來只是目前觀測到浩瀚銀河系中的極小部分。
NASA在5月公布開普勒太空望遠鏡發現1284顆系外行星,而本次公布新發現的有219顆。
開普勒太空望遠鏡依據觀察行星掠過恆星前方時恆星的亮度變暗,來推斷行星的存在。自開普勒望遠鏡於2009年升空至2013年間主要觀測了天鵝星座中的一小片星空,共觀測了20萬顆恆星的亮度;NASA這次公布的是這4年時間裡觀測的最終數據。
NASA在2015年發現一顆與地球最相似的行星「開普勒452b」(Kepler 452b),其距離太陽系1,400光年,以目前人類所發射最快的飛行器新視野號的速度也需要2,580萬年才能到達。
這顆行星由岩石組成,繞行恆星的距離與地球繞行太陽的距離相同,直徑比地球大約60%,重力為地球的2倍,並可能有活躍的火山運動、海洋和陽光,公轉一週需時385天,它是第6個最像地球的行星。
參與開普勒太空望遠鏡追蹤星星的科學家馬里奧.佩雷斯(Mario Perez)表示,4年來收集得來的數據,已顯示類似地球的行星比比皆是,這意味我們很可能不是宇宙中唯一生命體。
加州SETI研究所的開普勒研究科學家蘇珊·湯普森(Susan Thompson)表示,這些數據也直接回答天文學上一個引人關注的問題,那就是我們的銀河系中實際上有多少類地行星存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