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中愛台爭議發酵 學者:尋求兩岸折衷模式
對於台南市長賴清德「親中愛台」,「台獨不代表反中」說法,持續在各界發酵,外界霧裡看花,更被藍營封為是史上最狂髮夾彎。不過學者分析,中共目前處於十九大關鍵時刻,因此先按兵不動,台灣則是有2018,以及2020大選的佈局考量,執政黨現在思考,是著在務實、中立、客觀,以及中華民國主權獨立的概念基礎下,來看待兩岸關係。
現在外界都在觀察,所謂親中愛台是戰略、戰術,或僅是政治口號。賴清德8日在台南市議會重申,他主張的「親中愛台」是以台灣為核心,向中國伸出友誼的雙手,希望透過交流進一步了解、理解、諒解及和平發展,「不管擔任任何職務,我主張台灣獨立的立場不會改變。」賴強調,他態度一向「尊重中國、親近中國、愛台灣」。
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教授翁明賢談到,執政黨現在思考的點,著重於處於一個務實、中立、客觀,以及主權獨立的概念基礎下,來看待兩岸關係,就是「中華民國是個主權獨立的國家」,名稱為何那是未來的問題。
在這前提之下,民進黨任何縣市長、政治人物提出「親中愛台」說法,基本上都沒有影響其過去的主張與立場,就是一個主權獨立國家的現狀,也就是蔡總統所說的維持現狀。
台灣邁入選舉年,有政治性的用語出現是非常自然的現象,外界一向清楚執政黨主張,但是這樣主張,經過多年調整,也開始轉為務實性、客觀性來看兩岸問題。
翁明賢解讀,執政黨似乎已開始向改善兩岸關係的目標前進,但依舊堅守主權獨立的原則。目前以敦親睦鄰政策為主,也就是親近鄰近國家,所以才有和中、友日,以及親美等戰略,若能緩和兩岸關係,消除中國對台灣執政黨疑慮,就有助於兩岸溝通交流,兩岸間距離步伐可稍微拉近些,這是一個戰略的考量,也是一種政策的思考。
不過中共是否買單?翁明賢說:要改變不太容易,若要期待有改變的契機,恐怕要等到中共十九大,中共政治工作報告中,對台政策部分看是否有所轉變,才能正式確定。「目前的僵局就只好繼續讓它僵下去」。
他進一步解釋,就是「僵而不熱、僵而不亂」,維持不要動,也不要太激烈,對岸若未進一步封鎖台國際空間,至少要到十九大再看整個局勢才會較為明朗化;翁明賢說:不論未來走向如何,「兩岸的溝通交往是必然的啦!」
府:和政府看法一致
對於賴清德說法,總統府發言人林鶴明回應,關於賴市長的發言,和政府一直以來的看法一致。
他表示,健全的兩岸交流,不應該設置任何政治前提,也不應該有不當的干擾,如此才能真正達成兩岸相互理解與認識,並促進雙方在各領域有意義的發展及合作。我國致力區域和平、維持兩岸穩定的政策立場明確且一致。
至於國民黨被認為過度傾中,是否成為藍營包袱?翁明賢談到,一年多來最大在野黨內部高層權力爭鬥不斷,黨主席何時交接也搞不定,在此時要考慮到內部聚合、團結,並找到2018年選戰佈局等,重整旗鼓扮演穩定兩岸間橋梁,似乎看不到這樣跡象、輪廓,若談到要東山再起,甚至重反執政,若不先穩定黨內,在這樣的結構下還看不到新氣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