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智非老年專利 中壯年也可能發病
台灣失智症患者預估至少有二十六萬人,實際確認領有失智症身心障礙手冊者不到五萬人,其中甚至有很多失智患者因為被家人當成只是老化的現象,而未就醫或尋求專業協助。中壢天晟醫院神經內科陳國龍醫師指出,失智是一種病,並不是正常的老化,也不是老年人的專利,甚至還曾經有不到60歲的民眾被確診是失智症患者。
陳國龍說,失智症可分為退化性、血管性及可逆性的失智。退化性佔七成,其中大家最熟悉也最常見的就是阿茲海默症,約佔總患者數五成多;血管性失智(包含腦中風)也有一成多,剩下的一成就是可逆性失智。
現代人生活及飲食型態改變,像是甲狀腺低下、電解質失衡、貧血、維生素B12、B1或葉酸缺乏、腦膜炎、神經性梅毒、愛滋病藥物、酗酒、常壓性水腦、腦部腫瘤、憂鬱症……等,都有可能造成短暫性的失智;另外壓力大、容易焦慮,也會產生失智現象,所幸,這些因其它疾病引發的失智都有機會改善。
血管性失智,除了治療方式跟中風相同,還需同步控制高血壓、糖尿病、心律不整等可造成其他中風的危險因子。而退化性失智,雖然目前醫學上無藥可治,陳國龍說,還是可以透過藥物延緩病程進展,避免患者生活品質急速惡化。
飲食方面,多數研究顯示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或高血壓都可能是失智症的危險因子,中壢天晟醫院營養師張偉泰建議,可以參考地中海飲食原則,選擇天然食材並減少繁複的加工及烹調,肉類選擇以白肉為主、少量紅肉,選擇不飽和植物油取代動物油脂,多吃新鮮蔬菜、水果和全榖類,攝取適量堅果(約一湯匙),均衡而清淡的飲食,有助於減少體內發炎反應,降低失智症發生機率。
陳國龍醫師表示,臨床上大多數失智患者是自己本身或身邊親友先發現的,民眾可以自行透過「AD-8極早期失智症篩檢量表」,或失智症十大警訊圖表來判斷,若懷疑有失智可能,就可到醫院尋求專業醫療協助,早期發現及治療,減緩病情惡化進程,維持患者生活品質,也減輕照護者的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