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科學院與中山大學 合作探測海洋
全球第一個發現「鐵達尼號」殘骸的科學機構俄羅斯科學院希爾紹夫(P.P. Shirshov)海洋研究所推崇中山大學長期投入海洋研究。雙方15日簽訂合作協議,未來將交流水下潛航器的研發、製造及深海底床物搜尋與撈取等工程技術。中山大學表示,提升海底搜尋及打撈技術對水下文化資產影響深遠,台灣周遭的澎湖水道和東沙島海域存在許多古沉船,值得重視。
中山大學校長鄭英耀表示,將在4年內投入2千萬元,進行海下技術研究及學生培育,包括洋流發電深海錨定、探勘被稱為新世代能源的「甲烷水合物(可燃冰)」、台灣海流變化監測及水下文化資產發掘等,皆可望成為合作項目。
俄羅斯科學院兩艘深潛6千公尺潛艇,可探索全世界98%的海底。近年來已相繼發現德國戰艦「俾斯麥號」與「鐵達尼號」殘骸。該機構副所長Peter Zavialov表示,未來雙方將就水下潛航器,包括無人水下航行器(AUV)及水下機器人(ROV),例如:水下攝影機、燈納、聲納系統和關節臂等進行交流。
中山大學已設立全國唯一「高階水下文化資產學程」,包括水下考古、水下文化遺產再利用、海洋相關法律及高階潛水調查、海底工程探測資料處理等,如今再與國際研究團隊合作,為大眾揭開海底世界的神祕面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