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護海洋顧生態 從節能減碳做起

民眾參與淨灘活動。(海科館提供)
民眾參與淨灘活動。(海科館提供)

文/記者蕭軒

如果不是黑潮,台灣將不會有高山蓊鬱、芳草如茵。攤開世界地圖找尋同緯度地區,美國加州、墨西哥和撒哈拉等都是沙漠,唯有台灣得天獨厚,一年四季都能綠意盎然。

黑潮帶來的濕暖氣流,猶如讓台灣這座綠油油的島嶼沐浴在春風之中,海洋從無形中影響著台灣。但是,人們對環境的破壞也在無形中影響著海洋。

「不用親近海洋,海洋已左右我們的生活。」海洋科學博物館展示教育組主任陳麗淑表示,環境汙染造成氣候變遷,最明顯的局部案例是珊瑚白化。

「很多人覺得,珊瑚白化跟我有什麼關係?」陳麗淑說,回顧近年,颱風季拉長了,颱風規模越來越大,下大雨的頻率變高,可是總雨量沒有比較多,幾年一次「出大水」的情況越來越常見。

這就是全球暖化的徵兆,海水溫度升高了。過度使用石化原料、大量排放二氧化碳等行為加劇了全球暖化,改變了海水的溫度與洋流方向。

「從簡單的節能減碳做起,隨手關燈、搭乘大眾交通運輸,都是保育海洋的做法。」陳麗淑表示,海洋保育除了影響氣候,也影響著人類健康。

「微塑膠」海鹽入侵餐桌

研究證實,塑膠製品會裂解成更小的碎片,這些小於5毫米的微塑膠可在環境中長久存在,並持續吸附有毒物質。親脂性微塑膠被海洋生物吃進肚,累積在脂肪組織,最後經由食物鏈回到人類身上。

更可怕的是,部分中國大陸出售的海鹽已被發現含有微塑膠,「就算你不吃魚,平常調味用的鹽巴都有機會出現塑膠,海洋汙染的問題非常嚴重。」陳麗淑說。

陳麗淑指出,從亂丟垃圾到工廠排放廢水,都會對海洋造成傷害,這樣的汙染終將反撲,回到人類自己。

海鮮指南 當個綠色消費者

其實保育海洋並不難,每個人都可以力行「垃圾減量、資源回收」,這樣日常簡單的行為就能做到廣義的愛護海洋。

「我們也鼓勵淨灘,幫忙把海灘的垃圾撿起來,或是捐款至台灣環境資訊協會、荒野基金會等單位,他們的愛海活動也需要經費支持。」陳麗淑說。

陳麗淑說,海科館也有在復育珊瑚和小丑魚,民眾來工作站參觀,門票費50元,未來就會轉做海洋保育基金。

對海洋生物的關懷,最直接的方法是參考「海鮮指南」來選擇漁產品。陳麗淑表示:「不要吃稀奇古怪的魚、不當捕獲(如底拖網)的魚、列入保育類的魚,這些資訊可以在網路搜尋『海鮮指南』取得。」

專家建議,購買海鮮前想一想,不購買以下特性的魚類:

1、已遭過度捕撈,野生數量遽減。

2、成長慢、資源不易恢復。

3、屬於食物鏈高層生物。

4、定棲性生物。

5、撈捕方式破壞棲地或造成混獲。

禁捕物種:鯨鯊(豆腐鯊、大憨鯊)、汙斑白眼鮫(花鯊)和鬼蝠魟。

保育物種:蘇眉(蘇美、拿破侖)、海馬、隆頭鸚鵡魚。

避免食用:蝦蛄(螳螂蝦、瀨尿蝦)、烏賊(花枝、墨魚、目賊)、野生石斑(過魚、石斑、紅條)、珊瑚礁魚類(鸚哥魚、蝴蝶魚、粗皮鯛、金鱗魚、雀鯛、海鰻)、野生烏魚(烏魚子)、圓鱈(美露鱈、智利海鱸、南極鱈)、黑鮪(黑甕串)、沙魚(魚翅)、紅皮刀(金眼鯛)、鰻魚(日本鰻、白鰻)。◇

(資料來源:中研院台灣魚類資料庫--海鮮指南)

延伸閱讀
海鹽的九種美顏妙用
2016年12月26日 | 8年前
落實環保 華航志工約200人淨灘
2016年10月16日 | 8年前
陸客又亂刻字 峇里島珊瑚遭殃
2016年09月09日 | 8年前
台灣2特有種珊瑚 列瀕絕野生動物
2016年08月08日 | 8年前
海溫持續偏高 恐出現珊瑚大白化
2016年07月18日 | 8年前
海科館針織珊瑚 喚起海洋保育
2016年06月26日 | 8年前
逾三成珊瑚死亡 大堡礁白化嚴重
2016年05月30日 | 8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