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善家族三代承傳 福祿壽喜財星照
魏朱蓮招老阿嬤榮膺105年全國好人好事八德獎,她的父親、胞弟、公公、先生及孩子等都默默行善著,這個獎等於頒給樂善好施的兩個家族,老阿嬤希望孩子「傳承與承擔」持續做善事。此外,除了家族重視子女教育,老阿嬤自己也好學不倦,這樣的精神讓她被封為「勤學奶奶」。
「做善事是長時間持續做」魏朱蓮招老阿嬤(以下簡稱老阿嬤)說,她父親積極做善事,年年打棉被、送米救急等,活到88歲過世;公公則針對學校、廟宇做善事,重視廟宇信仰與學子的教育,也拿錢救急;兩家族的孩子也繼承為善的精神,繼續做善事。她先生魏盧焜年輕時就在打拚做生意,行有餘力也勤於做善事。
一生勞碌 家務操勞不完
魏家與朱家兩家族同住在台南偏僻的關廟區龜洞里,老阿嬤出嫁時就用走的前往魏家。她母親生了9個孩子,她哈哈大笑得意地說:「我也生了9個孩子。」兩家族對教育都非常重視,老阿嬤的9個孩子都補習,「給孩子唸書,不要留錢給孩子」,她看多了「留給孩子錢都會花光光!」也認為,不唸書哪能出頭天?
9個孩子都補習?其實,老阿嬤嫁到魏家直到60多歲才退休,完全沒空教育孩子,「我做農事、加工,老是做不完!」她就拜託老師教,送孩子住老師家,然後請老師補習。
老阿嬤回憶起刻苦的往事有點激動。父親經營柑仔店,她賣東西記帳,結婚前細皮白肉、沒做過農事;她先生駕牛車賺錢,得半夜2、3點出門,她更早起床放草餵牛、煮豬食,準備孩子早餐。而先生去當兵時她更累了,本來看到大隻水牛就怕得要命,反而學會了犁田、駕牛車,「當時哭著鋤土,發現手心起泡流水,哭了再哭,很苦!」夫妻忙得沒有空,孩子也沒空幫忙農務。
她先生不捨,退伍後帶著4個孩子搬至台南市區住,改做塑膠管加工生意。但為了降低成本,收購塑膠廢料做為原料,她得幫忙除汙、清洗晒乾、粉碎才能再加工,很忙、睡得少。她45歲時,蓋了大型塑膠加工廠兼做手錶錶面加工,還是日夜忙著工廠瑣碎事。所以,孩子都交給老師補習,孩子不是住老師家就是住學校宿舍。
因材施教 借力使力教育子女
但總有意外的事發生。小兒子魏榮宗從小到大「沒人管」自由自在慣了,當逍遙自在樂無窮時,被帶回家裡住。國小畢業後他喜歡打棒球、踢足球,在忠孝國中每次考試都是倒數第三名,老阿嬤看實在不行了,將他轉學到「人間監獄」的城光中學開始接受藤條式教學。
這完全是魏榮宗一生中劇烈改變的開始,更慘的還在後頭,老阿嬤做得澈底,要他住校忍受軍事化管理,白天被打完,晚上還要繼續吃藤條,害他睡覺噩夢連連。每當談起城光中學的舊事,老阿嬤就特別高興,因這是她一生中最重要的決定。對於這種教育方式,老阿嬤得意表示,子孫無不良嗜好,各自在職位上認真工作。
60餘歲仍發憤圖強進修
老阿嬤愛做善事的父親重視教育,從小就讓她吃好穿好的,「從小能念書最好命了」,她唸小學時也是寄宿在外,住過老師家也住過校長家,她是家中的老大,養成獨立性格,退休後上補校進修也獨力上下學。
奮鬥了半世紀,工作到60多歲才退休,閒不住的老阿嬤想到自己不認識漢字,到社區老人中心開始學注音符號,然後上崇學國小、復興國中補校、再進台南一中補校,後來腿跌傷不方便才放棄繼續唸大學的念頭。她自認為用功,晚上上課從不缺課,自己叫計程車上下學。
有一段小插曲差點讓老阿嬤放棄求學,唸國中時碰過壞司機,讓她怕得要命,後來有位同學順路幫忙載她上下學,才能繼續完成求學的夢想,她也同樣付給等額的計程車資補貼同學,即使是晚輩接送也付車資,可看出老阿嬤不占人便宜的個性。
苦盡甘來 老享福
88歲的老阿麼講起話來中氣十足,目前擁有21個孫子女、8個曾孫,初二回娘家得席開3桌,紅包收不完,這是老阿嬤最興奮的日子。現代化社會中親戚朋友人人忙得不可開交,重視親情的魏家透過辦春酒晚會聯繫感情。她常提到,這世活到此已經相當滿足了。
當初老阿嬤舉家移居台南市區經商後,先生邀集移居台南市區的龜洞家鄉親友成立二仁溪親友會,並於每年元旦聚餐,到今年還在舉辦,已有48年歷史了。
為了讓母親高興,也能有機會見到親友,魏榮宗以父親冥誕日逐年擴大舉辦春酒晚會,今年席開30多桌,邀國內冠軍魔術、國際花式溜溜球冠軍、樂團歌舞、光榮國小弦樂團與舞獅現場表演,場面熱鬧。老阿嬤說,晚會是她每年最高興的時候,平時她也常邀親戚出遊吃飯聯絡感情。
魏榮宗感慨現代社會親戚朋友的疏離感,若不是特殊婚喪場合,很難見得了面,快60歲的他,竟然還有5個表兄弟姊妹素未謀面,況且都住在台灣南部,所以利用春酒的熱鬧場合,在歡喜的日子裡,親戚朋友聚聚,日後多聯絡。他認為,聚餐活動極有意義,「要來參加一次才能體驗什麼是真正的春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