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中醫四時季節之 春季養生
生活在大溫哥華地區的人們,在起居調養、和預防保健這兩個方面要因時、因地、因人制宜:從氣候上來說,因地處北溫帶,春季大部分時間還比較寒冷,尤其是早晚溫差較大,不是太溫,運動鍛練這一方面要注意避寒,關節不宜暴露太多,以免引起關節過早退化,形成慢性痛症。所以起居調養應該首當保暖、避風邪。在預防保健方面,有慢性病者更加要注重養生保健,加強鍛練,預防流感以及慢性病復發。
古人云:「有志者事竟成」,只要您是愛好中醫,或是對中醫有興趣,或是相信中醫,應該或多或少看過一些與中醫相關的書籍。大凡在中醫類的書中一方面是說如何治病,另一方面是談論如何養生。若是再堅持多看多學多研究中醫養生學方面的知識,我想應該受益匪淺。
四時季節的養生方法在《黃帝內經》中稱之為四時制宜,概括說來就是按照時令、節氣的陰陽變化規律,運用相應的養生途徑達到健康長壽的方法。這就是所謂的天人相應,順應自然的中醫養生學的一大特色。
談到春季養生,諺語云:一年之際在於春。春為一年四季之首,乃萬象更新之始。春回大地,天氣由寒變暖,是陽氣升騰的季節。正如《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所云:「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自然界各種生物萌發生育,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春季養生在起居、情志、飲食、運動鍛練諸方面,都必須順應春天陽氣升發、萬物萌發向上的特點,以保持內環境的相對平衡。注重保護陽氣,著眼於一個「生」字。
春三月,始於立春,終於立夏。從立春到立夏前,包括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谷雨六個節氣。那麼,在這個季節裡應該怎樣注意養生呢?
一、 起居調養
在生活起居方面,春回大地,春季冰雪消融,萬物甦醒,自然界陽氣開始升發,到處充滿欣欣向榮的生機。這種環境最有利於生精血、化津氣,充實人體的組織器官。所以《黃帝內經》指出:「春三月……夜臥早起,廣步於庭,被發緩形,以使志生……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因此,人們應該特別珍惜春季的大好時光,懂得春季起居養生,應該晚睡早起。盡量多作室外活動,讓身體多沐浴在春光之中,接受微風的拂煦,汲取大自然的活力,使身心感到舒暢,以順應春季升發之氣。
但是,春季陽氣始升,氣候變化較大,極易出現乍寒乍暖的情況。加之人體肌表腠理開始變得疏鬆,對於外邪的抵抗能力有所減弱,所以,此時也不宜過早脫去棉衣,特別是年老體弱慢性病患者,或是體質弱的一般年齡者,減脫冬裝尤應審慎,不可驟減。
早在《千金要方》中就有告誡,主張春天衣着宜「下厚上薄」,既養陽又收陰。《老老恆言》亦有類似的記載:「春凍半泮,下體寧過於暖,上體無妨略減,所以養陽之生氣。」在中國民間歷來有「春捂秋凍」之說,確為春季養生經驗之談。否則,過早脫去棉衣極易受寒,易患流感、上呼吸道感染、氣管炎、肺炎等呼吸系統疾患。因此春季起居調養也保暖御寒,做到隨氣溫變化因時、因人、因地而增減衣服,使身體適應春天氣候變化的規律。
另外,春回大地,春天人體的陽氣開始趨向於表,皮膚腠理逐漸舒展,肌表氣血供應增多而肢體反覺睏倦,固有「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之說。
二、情志調節
春屬木,與肝相應。肝主疏洩,在志為怒,惡抑鬱而喜調達。故春季養生,在情志方面,切勿暴怒,更忌精神抑鬱,要加強精神修養,用積極向上的態度對待任何事情,做到心胸開闊,樂觀豁達,精神愉快。肝與膽互為表裡,其經氣旺於春,萬物之始生也,故肝膽之氣以條達舒暢為度,為適應春季的升發特點。故在精神調養方面努力做到要使自己思想開闊,心情舒暢,不要使肝氣鬱結,思鬱沉悶,如《類修要訣》指出:「戒怒暴以養其性,少思慮以養其神,省言語以養其氣,絕私念以養其心。」
三、飲食調養
《黃帝內經》中說:「肝主春……肝苦急,急食甘以緩之……肝慾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補之,酸瀉之。」肝旺於春,與春陽生發之氣相應,喜條達疏洩;肝木太過則宜克伐脾土,影響脾胃的消化功能。酸味入肝,具收斂之性,不利於陽氣的生發和肝氣的疏洩;而甘味補脾培中,故春季宜食辛甘發散之品,而不宜食酸收之味。《攝生消息論》曾說:「當春之時,食味宜減酸增甘,以養脾氣」。張仲景在《金匱要略》中說:「春不食肝」,也就是說人體在春季肝氣比較旺盛,在飲食方面無需多吃補肝的食物。否則,由於肝氣更旺而導致脾氣衰弱,以防肝木太過而克伐脾土。
一般而言,為適應春天陽氣生發和肝之疏洩的需要,春季在飲食上應遵循上述原則,適當食用辛溫升散或辛甘發散類食物,如麥、棗、蔥、花生、香菜等。但也不能矯枉過正,過用辛辣和發散,可使腠理開洩過度,給病邪打開方便之門,民諺有:「春忌麻黃夏忌蘇」,「茼蒿、芥菜,吃了癢難忍」之說。
春天,天氣開始由寒轉暖,雨水增多,適合萬物生長,同時也適合細菌滋生,而這時人們經過一冬的蟄居斗室,體內多積熱,人體抵抗力減弱,各種舊疾便容易發作出來,邪氣也易乘虛而入,所以說春天是多發病的季節。為適應這種氣候所造成的體質狀況,飲食養生學還主張春天「宜淨膈去痰水,小洩皮膚微汗,以散玄冬蘊伏之氣」。宜食散寒、去風的屠蘇酒、防風粥等食物,少食過於辛溫燥辣的食物,特別是有肝病的人更應注意。《養餘月令》記載得很是詳細:「春日宜用芡實粥……益精氣,強智力,靈耳目」,「有地黃粥以補虛」,「淮山藥粥補腸胃,固腸胃」,「防風粥……以去四肢風」,「茯苓粥,健脾安神,治欲睡不得睡」,「白朮耳粥,補肺陰、肺虛、咯血、勞咳、潮熱」。
四、運動鍛練
為了適應春天陽氣升發的需要,可結合自己的身體條件,選擇合適的運動方式,如打球、跑步、打拳、做操、散步等,形式不拘,靈活掌握。運動鍛練最好到空氣清新的地方,以增強體質,提高機體的抗病能力。這對預防春季的流行性疾病是頗有裨益的。三國時期的名醫華佗說:」「人體欲得勞動,但不當使極耳,動搖則谷氣得消,血脈流通,病不得生,譬猶戶樞不朽是也。」「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生命在於運動。通過各種健身運動,體質可以由弱變強。此外,春日融融,風景秀麗,到郊外遊山戲水,這樣既可健身,又可得到大自然的熏陶,使人心曠神怡。
總之,春季益壽,務必順應陽氣生發、萬物始生的特點,使自己的精神、情志、氣血如春天一樣舒展暢達、生機盎然,將大大有助於延年益壽。
五、防病保健
春天的氣候特徵是以風氣為主令,雖然風邪一年四季皆有,但以春季為主。在早春,主要是風寒邪氣致病,在晚春是以風溫邪氣致病,但貫穿於整個春天的是風邪致病。《黃帝內經》中說:「風者,百病之始也」。在預防治病方面,中醫學歷來主張春季的益壽保健要防風御寒,養陽斂陰。春季風氣當令,氣候變化較大,尤其早春,氣候變化更大,常有寒潮來襲,多出現乍暖乍寒的情況。再加之人體的肌表已經開始變得疏鬆,對寒邪的抵禦能力有所減弱,故當此之時,應及時作「虛邪賊風,避之有時」。春季不可減棉衣,老年人氣血虛弱,骨疏體怯,風寒易傷腠理,可準備夾衣,隨氣溫上升漸減。一般體弱多病之人以及小孩,還要注意背部保暖。古老的生活諺語「春捂秋凍」中「春捂」是符合春季益壽原則的。
春季,由寒轉暖,溫熱毒邪開始活動。致病的微生物細菌、病毒等,隨之生長繁殖,因而風溫、春溫、溫毒、瘟疫等,包括現代醫學所說的流感、肺炎、麻疹、流腦、猩紅熱等傳染病多有發生,正如諺語所說:「百草回芽,百病易發」。預防措施,一是注意衛生,除害蟲,消滅傳染源。二是多開窗戶,使室內空氣流通。三是加強保健鍛練,提高機體的防禦能力。根據民間經驗,在室內放置一些薄荷油,任其揮發,以淨化空氣。
另外,可按每平方米用食醋5毫升,加水一倍,關閉窗戶,加熱重蒸,每週二次,對預防流感均有良效。板藍根15克、貫眾12克、甘草9克,水煎服一週,預防外感熱病效果也佳。或每天選足三里、風池、迎香等穴做保健按摩兩次,能增強機體免疫功能。此外春天不僅是許多常見的傳染病好發時節,而且也是許多慢性病,如:高血壓、冠心病、老年慢性支氣管炎、胃潰瘍、偏頭痛的好發時節。因冬春季節交替之時,常有寒流或大風天氣,由於日夜溫差加大以及低溫寒流的刺激,胃病患者易誘發胃於與十二指腸潰瘍;高血壓及冠心病患者易誘發中風(腦溢血)和心肌梗死;老年慢性支氣管炎患者,則因支氣管痙攣而加重哮喘。
總之,在了解因氣候變化影響情緒及健康的原因之後,屬情志方面的,應適時加以自我調適和順應;屬身體方面的,平時加強鍛練,增強身體的應變能力,並合理安排作息。只要人們掌握順應氣候變化的自我保健方法,想必就能應付自如了。
綜上所述,淺談中醫四時季節的養生方法——春季養生理論:理論是養生的基本原則,但是針對生活在不同區域的人應要求靈活對待。在中醫基礎理論中就有這樣一個治療法則,簡言之「三因治病」,就是說善於因時、因地、因人制宜。在養生方面也要遵循這個法則,一是根據四季氣候的變化,不同季節氣候的特點;二是根據不同年齡,老人、青壯年、少年、小兒,男女性別,體質強弱;三是根據不同地區的地理以及氣候不同的特點,來考慮整體觀養生途徑。換句話說,無論生活在任何地區,都要按照自身情況和所處當地具體生活環境、氣候季節的變化而變化。例如生活在加拿大大溫哥華地區的人們,在起居調養、和預防保健這兩個方面要因時、因地、因人制宜:從氣候上來說,因地處北溫帶,春季大部分時間還比較寒冷,尤其是早晚溫差較大,不是太溫,運動鍛練這一方面要注意避寒,關節不宜暴露太多,以免引起關節過早退化,形成慢性痛症。所以起居調養應該首當保暖、避風邪。在預防保健方面,有慢性病者更加要注重養生保健,加強鍛練,預防流感以及慢性病復發。 ◇
大醫堂中醫養生診所
地址:5388 Grimmer St Burnaby, BC
電話:(778)938-8799